“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近日,习主席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易地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难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根本途径,是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落实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对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改穷业”。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只有通过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才能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易地搬迁的“下篇文章”,重在搞好就业扶持。随着搬迁工作进入尾声,各地应当加快把工作重心从工程建设转到后续扶持就业上。为此,担负对口扶贫的地区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了解搬迁群众的真实需求,掌握搬迁群众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就业帮扶、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和临时救济等,为搬迁群众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做好易地搬迁的“下篇文章”,要在发展特色产业。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要积极发展扶贫产业;经济上有了稳定来源,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由于各地发展环境不一,搬迁群众来源不同,发挥产业推动作用更需要拿出绣花的细功夫,责任精准到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优惠政策,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协调推进,确保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做好易地搬迁的“下篇文章”,贵在持续发力用劲。世代居于深山,故土难离的情感,在群众心里往往扎得很深。做不好“下篇文章”的工作,搬迁扶贫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就会成为“半截子工程”。各地政府必须要有长期服务的思想准备,积极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推动工作重心由搬迁安置向后续脱贫转移,使后续扶持工作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把易地扶贫搬迁这件好事真正办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搬迁群众对脱贫成效的体验,不在宏大的叙事中,不在冰冷的数字里,而在身边人、身边事上。只有常怀百姓之忧,把工作落实在细节,才能让脱贫成效得到搬迁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