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焐热”冷板凳


■杜善国

今年初隆重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要聚焦基础研究,筑牢科技创新根基,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尊重和褒奖。毋庸置疑,科学的攀登、创新的领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以持续的热情去“焐热”冷板凳,凭借多年的坚守与积累“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直在努力攀登”,概括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曾庆存的奋斗状态。即便已成为国际气象界公认的“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享誉全球的大气科学家”,最后站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他仍是那个在科学高峰面前保持谦卑、依旧不愿停下探索脚步的“攀登者”。正是秉持着“我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的追求,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旭华“深潜”报国三十年,攻坚克难铸重器。对他们来说,板凳甘坐十年冷,并不是什么特质,而是工作的常态。创意“落地”、灵感“敲门”的根源,在于永葆求新的初心、执着的劲头,不为一时半会的盈亏得失而动摇。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历经数百次失败,才迎来“高光时刻”,收获世界级荣誉。华为的技术人员对准同一个“城墙口”持久用力,攻打的“炮弹”增加到每年一二百亿美元,才有了震惊世界的“芯片备胎一夜转正”的豪气。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受的累,它或许一时没有体现在创新成果上,但在奋斗过程中内化为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转化成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不断战胜困难,不断超越自己,终能攀上梦想的高峰。

从本质上看,创新首先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时时出现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薄弱者来说,创新要“跑出加速度”更艰难,耐不住寂寞、受不了清苦,不能迎难而上、持续攻坚,不摈弃心浮气躁与急功近利,不警惕“脱实向虚”“重软轻硬”的不良倾向,是很难行稳致远的。

“焐热”冷板凳,绝不是坐着不动,也不是慢作为,而是要全身心投入,有心劲、有韧劲、有后劲。在特殊的年代,“深藏功与名”的老一代科学家,或工作在与世隔绝的戈壁深山,或沉潜于不知名的乡野农村,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撑起我国科技大国的“脊梁”。他们中的不少人,至今仍鲜为人知。弘扬这种一生专注于做一件事的精神,一要“熬”得住,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千千万万个星夜兼程,锻造过硬本领、创造出色业绩;二要“咬”得紧,认清现实、奋起直追、久久为功,竭力在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中拔得头筹,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焐热”冷板凳,是对创新规律的生动诠释,是打造风生水起创新生态的长久之计,需要环境的优化和政策的激励,送去徐徐“暖风”和融融“热气”。现实中,干成了,自然会赢得鲜花和掌声及应有的回报;干不成,容易使人苦水独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没有健全完备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缺乏既重视成功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缺少及时有力的保障措施,就难以保护积极性创造性,一些人半途而废也就难以避免。只有采取实打实的措施办法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探索、无私奉献,做足激发创新、激励奋斗的功课,一心搞创新的人才会越来越多,重大发现、发明创造才会不断涌现。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