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一方水土与一方人


■佟欣雨

还记得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的“悬崖村”吗?5月12日开始,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84户精准扶贫户将走出大山,陆续搬进位于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

在千里之外的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岭头村,从2017年起,村民魏宝玉开始通过网络直播自己耕种、锄草、收获小米的全过程,把太行山深处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两则扶贫小故事,一个是曾经“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而开展易地搬迁,一个是利用互联网让“一方水土更好地养活一方人”。两条路殊途同归,都是在为自己的家乡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道路。

1986年,我国启动大规模减贫计划,曾划定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曾经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贫困分布的区域性特征依旧明显。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新划定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

对照中国地图,细数那些“苦贫久矣”的十数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会发现这些地区大多处于崇山峻岭层层包围之中,也让当地的贫困有了很强的地域特征。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减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如何打破千百年来地理的阻隔,以及由此带来思想的藩篱,成为多年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探索的问题。2015年6月,习主席在贵州调研期间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贵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也是在这一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这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出一张因地制宜根治“穷病”的良方。

从扶贫工作细处着眼,每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除地理因素的共同特征之外,区域内部每个乡镇、每个贫困村以及每个贫困户,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各地在扶贫工作开展中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正如此次“悬崖村”易地搬迁中,按照扶贫计划,村民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双向选择,下山进城或是留在大山参与当地旅游开发。具体操作中避免“一刀切”,才是真正把扶贫这件大事办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