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习主席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作为延安精神发祥地,陕西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境内大量革命文物旧址如一组组闪亮的“红色坐标”,在三秦大地熠熠生辉。陕西现存的革命旧址呈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旧址群、以汉中为中心的陕南片区川陕根据地革命旧址群、以西安和铜川为中心的关中革命旧址群格局分布,范围广、类型丰、历史标识性强。
这些革命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好革命旧址,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这是时代留给陕西的必答题。
5月初,记者穿行三秦大地,倾听陕西军地保护革命文物旧址方面的规划构想,记录他们传承红色根脉的坚实步履。
每座旧址,都闪耀着信仰光芒
每一座革命旧址都镌刻着一段光荣岁月,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到过陕西的人几乎都会发现,这里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每天都有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在这里流连、沉思……
陕西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4万件套。
2018年5月30日,习主席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在这里,革命文物是孩子们每天都会见面的“朋友”。每逢周末或寒暑假,他们就会穿着红军服装,当起小小讲解员,用稚嫩的童声宣讲革命故事。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支教的陶建刚原打算“3年服务期满就离开”,如今一干就是10年,他很有感触地说:“从照金走出去的人,身上都镌刻着深深的红色烙印。”
那些曾经在战火纷飞年代成长的“延安娃们”,如今大多已两鬓斑白,但他们中的不少人经常来到当年的旧址前,追寻我党我军的光辉足迹和奋斗印记。他们说,“这里是我们的根,一辈子都忘不了。”
革命旧址是无可替代的最直观、最具教育意义、最富说服力的生动教材。“在对革命旧址物理空间维修复原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其对接历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陕西省军区政委李阳认为,利用革命旧址开展现地教学,代入感强,可以启发观众穿越历史时空、追忆峥嵘岁月。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军有数万余人次赴延安、马栏、照金等地参观学习。现地教学中,官兵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战斗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滋养血性豪情。
对此,渭南军分区文职人员杨建深有感触。去年,他利用休假时机,前往延安参观。“在张思德烧炭牺牲地,看到当年的洞口,我深深感到‘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所承载的意义;在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山林寂静,我仿佛听到了先烈们冲锋时的呐喊声……”延安之行结束当天,杨建在朋友圈写道,“流着泪写下此行感受,与大家分享。”
延安军分区营院北面山坡有5孔旧窑洞,这是当年八路军留守兵团的住所。该军分区出资对窑洞进行修缮后,将其作为新入伍士兵、新交流干部“第一堂课”的课堂,让他们通过学习那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自觉补足精神之“钙”。这一做法已成为传统。
城市发展,为旧址保护留空间
曾经有一段时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部分革命文物因未能及时修复而破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保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让革命旧址得到妥善保护?
陕西军地领导都认为,革命旧址是军民共同的财富,必须科学处理革命旧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保护利用好革命旧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陕西省军区司令员杨志斌态度鲜明。
为此,陕西省军区与驻军建立密切联系,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形成政府牵头、军地合力的组织领导格局,携手对辖区革命旧址进行普查,切实摸清位置、数量、现状、权属等底数,为开展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
2001年,《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公布实施,条例为革命旧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指导和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来的条例在一些方面与革命旧址保护实际工作需求不相适应,需要不断完善。”陕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更好保护、管理、利用延安革命旧址,陕西省于2019年3月启动条例修订工作。
通过一年时间的调研、研讨、征求意见与审议,5月1日,新修订的《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记者注意到,新修订的条例将保护对象范围扩大到延安现有445处革命旧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保护职责、保护管理责任人及保护措施。
有了法律支撑,军地保护利用革命旧址的措施持续加强。他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老城区重点革命旧址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充分疏解老城密度,为革命旧址保护腾出更大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现状保存相对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旧址,保护措施比较完备,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真正的难点在于小微旧址的保护。“修旧如旧是关键。”延安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施工要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本地传统工艺,所有旧址建筑的内外色调、式样格局要按照历史原貌进行恢复。
随着保护革命旧址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革命旧址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211.21亿元,红色旅游“圈粉”无数。
描绘新蓝图,迈入“快车道”
进入新时代,陕西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绘就了新蓝图:到2022年,将延安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初步建成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下发后,2018年8月,陕西结合延安实际,出台《延安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重新定位、规划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启动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工程。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新建成延安革命纪念馆和西北局纪念馆,维修了中央军委二局、中央军委三局等20多处旧址,同步实施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树立各类标志碑200多块,启动实施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
3月24日,陕西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此举助推陕西革命旧址保护工作步入‘快车道’。”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将推动革命旧址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月份,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对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记者了解到,评估将查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的短板和不足,不留死角、全方位推动革命文物保护问题的解决。
行走在三秦大地上,随处可见各地创新方式加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有力举措——
在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连长黄卉青正忙着组织女民兵讲解员排练红歌快闪节目。“我们在引导讲解基础上,探索运用幻影成像、3D体验等方式,力争让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能‘开口说话’。”
在宝塔山下,不少游客驻足留影。只见宝塔山1.5万平方米的山体崖壁已成巨幅荧幕,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延安颂》《保卫黄河》等歌曲声中徐徐展开。
……
一处革命旧址就是一本生动教材,一座军史场馆就是一座精神家园。采访结束时,记者从陕西省军区获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根据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陕西军地正加紧推动陕西革命军事馆建设。军事馆的建设将为传承红色基因积聚更多力量。
上图:延安时期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旧址修复中和修复后的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