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全国各地的革命旧址,承载着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铭刻着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缅怀先烈、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由于年代较久远,大部分革命旧址易破坏难修复。革命旧址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是红色血脉薪火相传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加强革命旧址的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迫切需要对革命旧址进行系统研究、深度挖掘,不断发挥革命旧址在弘扬传统、坚定自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革命旧址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加大了对革命文物旧址的管理、保护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理顺革命旧址保护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强化保护责任、加大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各地应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立法保护对象、内容,明确革命旧址保护界限、执法范围及责任单位,统一机构设置,核定管理人员,推动形成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责任体系。统筹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推动保护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妥善保护利用革命旧址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鼓励文物博物馆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研究,挖掘革命旧址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号召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旧址保护,吸引组织各方面专业人才参与保护工作,集众智、聚众力,提升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社会化水平。此外,还可组织志愿者参与革命旧址日常巡查,及时向文物管理部门反映保护利用情况,推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保护管理体系。
每一个革命旧址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旧址背后的故事,应因人施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人生阅历的受众,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找准契合点;善于运用新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革命旧址保护”提升项目,探索运用幻影成像、场景还原、3D体验等技术,增强展陈内容的感染力。此外,还应加强革命旧址文献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做好文物认定、定级、建档工作,建立革命旧址大数据库,推进资源信息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