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910医院训练伤防治小组来到陆军某部合成营,向官兵传授训练伤防护知识。
在陆军某旅电教室,康复医学科医生薛炜翔正逐一对患有训练伤的战士进行诊治。轮到战士小杨时,他告诉薛医生,最近他的腰背如针刺般痛,有时还感觉疼痛往大腿处延伸。听到小杨的描述,现场有几名战士举手表示,自己的症状和小杨十分相似,这引起了训练伤防治小组的重视。薛医生让有类似病情的战友站在一起,现场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通过四肢活动试验,薛医生发现,这些战士的坐骨神经和骨盆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和紊乱。为进一步判明病情,薛医生让受检战士进行了CT检查。
CT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战友几乎都出现了腰椎间盘4-5节突出,并伴有骨盆一侧倾斜或骶髂关节紊乱的情况。为查明病情根源,训练伤防治小组对官兵的日常训练进行询问,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这些战士在进行扛圆木训练时,通常会用右肩,很少左右肩交替训练。战士们认为,一直用右肩扛圆木,可以强化肌肉的耐力和记忆力,长期坚持下去,扛着圆木的肩膀就会忘记疼痛,能够承受负重压力。了解了战友们的想法,薛医生让存在腰痛情况的几名战士正常行走了一段距离,并提醒大家注意观察。战友们观察发现,这几名战士在走路时几乎都存在右肩外耸、左右肩膀高低不一的情况。
“肌肉耐力训练要讲科学,强化一个肩膀的耐受力不仅提高不了训练成绩,还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骨盆关节错位等训练损伤,走路时就容易出现左右肩高低不一的情况。有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虽然短期内能达到一定效果,但长期下去极有可能造成训练伤,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伤痛。”薛医生告诉大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战友们预防训练伤,训练伤防治小组打算实地观摩官兵的训练。到达训练场后,训练伤防治小组发现官兵的训练场地十分受限,有多处需要拐弯。“在这样的场地长时间进行负重跑步训练,容易造成膝盖和脚踝损伤。在进行扛圆木等负重跑步训练时,应适当扩大场地范围,尽可能减少拐弯次数。因场地受限需要绕圈时,可以顺、逆时针交替进行。”薛医生提出建议。
针对有的战士出现了腰背肌疼痛和下肢酸麻的症状,训练伤防治小组建议他们暂停高强度训练课目,并运用正骨手法对战友进行关节微调整。薛医生还现场示范了臀桥姿势、飞燕式姿势、平板支撑三种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最后,薛医生叮嘱道:“自我康复锻炼只适用于病情不严重的战友,在锻炼时如感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若锻炼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改善,应尽快到体系医院就诊。”
刘 依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