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杂志的摄影比赛,凭借一张荣立三等功的战士给老父亲敬礼的照片,闯进决赛。决赛设置微信投票环节,尽管投票排名并不作为比赛的最终结果,可我的一条“求投票”的朋友圈,让原本不擅长用微信的父亲,一下子成为微信中最活跃的人,并彻底变成了我的“铁杆粉丝”。
“亲人们,请给30号投上宝贵的一票!”
“咱们家出‘名人’啦,快来给30号投票啦!”
父亲每天在微信群里“摇旗呐喊”,以至于打开手机,投票的链接霸占了整个屏幕。父亲的热情,让我一度怀疑自己参加的是综艺选秀节目。
“儿子,放心吧,咱四邻八舍那么多人,肯定有很多人给你投票。” 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干脆洪亮。
原本,我以为父亲在开玩笑,可事实证明他已经把投票当成了“头等大事”。父亲不仅挨个儿打电话,发动亲戚朋友帮我投票,更让我吃惊的是,他开启了疯狂加微信好友的“模式”。路上碰到熟人,第一件事就是先拿出手机“扫一扫”,再动员他们投票。不到1个月,父亲的微信好友从50人增加到300多人。
“30号是我儿子,在部队搞宣传,照片拍得老棒了。”父亲认识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很多人不会用微信,但这丝毫不影响父亲的热情和决心。他逢人就夸我,手把手教大家下载微信,帮我投票。他的朋友圈动态每天更新好几次。
一天,我给家里打视频电话。接通后,母亲迫不及待地向我吐槽父亲的“疯狂举动”。她说,父亲今年买化肥的标准不再是质优价廉,而是看哪家卖化肥的售货员微信好友多、群聊多。要是谁能为我多投票,他就买谁家的化肥。
母亲身后,父亲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正趴在炕边埋头写着什么,身边的计算器时不时发出“归零”的声音。
“儿子,你现在票数排名第三啦,跟第2名就差115票,咱们一个个追,相信很快就能追上。”父亲拿起手中的小本,凑到镜头前,笑容满面,语气非常自信,“你放心吧,票数我每天都记着呢!”隔着屏幕,我仔细辨认。小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几位参赛选手每天的得票情况。原来,父亲每天都会统计哪个选手票数比我多、多多少,他需要再联系多少人为我投票……
看着他无比认真的样子,我心中五味杂陈,忍不住开口劝他:“爸,您别忙活了,就是一个小比赛,不用太较真……”
我刚一开口,父亲就面露愠色,“什么小比赛?这是荣誉!你不用管了,投票的事交给我。”他斩钉截铁地说。
我只好悻悻地挂掉电话。
临近比赛结束那几天,父亲慌了。看着别人飞快上涨的票数,他急得寝食难安。母亲说,父亲又把手机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联系了一遍。
最终,票数还是被众多“后起之秀”赶超。原本不在意投票排名的我,想到父亲多日以来“辛苦经营”的样子,心里涌出莫名的不安。
我决定打电话安慰父亲,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谁知,父亲竟抢先发来微信,“儿子,你能穿上军装,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结果不重要,你已经很棒了,你是咱们全家人的骄傲!”
握着手机,我把这几句话读了一遍又一遍。
“爸,我很喜欢这身军装。我也会继续拿着相机和笔,拍好每一张照片,写好每一段故事。”
按下发送键,我的心里豁然开朗。忽然发现,最重要的话竟然忘了说,赶紧补上一句:“爸,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