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兵朱光斗的曲艺人生——

竹板声声道兵情


■陈连望  金  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位88岁的老人很快创作出快板作品《打赢疫情防控战》,叮嘱大家“肺炎疫情莫恐慌,政府通告心中装。市民群众要做到,不听不信不传谣……”

“如果我再年轻些,就要报名到武汉去当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尽微薄之力。”这位老人,就是一辈子视快板为“武器”,说兵事、道兵情、励兵志的著名曲艺家、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干休所离休干部朱光斗。

1932年,朱光斗出生在山东省临清县,父母早早过世的他尝尽生活艰辛。14岁那年,他奔赴延安,成了革命队伍里的“红小鬼”。

那时延水河畔的广场上,经常有小合唱、秧歌剧、快板剧等文艺表演。作为中央机关的一名勤务员,朱光斗常有机会观看演出。每看一次,他都能感受到大家被这些演出激发出来的高昂士气,也让他看到文艺工作的力量。渐渐地,朱光斗喜欢上了曲艺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时在机关的文艺晚会上,他也学着打起了快板。

1949年3月,朱光斗来到罗青长同志身边当勤务员,随中央机关进入北京。罗青长看他勤奋好学,想送他到学校深造,朱光斗却向首长提出想到基层部队为官兵表演快板。于是,罗青长给中央警卫部队的领导写了封亲笔信,介绍朱光斗到文工队。从此,朱光斗就成为一名文工队队员,开始了他的曲艺生涯。

1960年,朱光斗进入沈阳军区文工团。60年来,他笔耕不辍,用手中的快板讴歌军队、讴歌英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

1960年冬天,朱光斗来到上海,一头扎进“南京路上好八连”,在那里生活了近20天,同战士一起训练、听课、讨论,获悉了官兵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许多故事。他据此创作了《巧遇好八连》,大力弘扬好八连艰苦奋斗的精神。

朱光斗为观众熟悉和喜爱,源于他对雷锋的宣传。朱光斗曾见过雷锋3次,第一次是在沈阳八一剧场聆听雷锋作报告,第二次是雷锋在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党代会上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第三次是他在沈阳火车站候车室和雷锋偶遇,雷锋主动和他打招呼,告诉他自己来沈阳出差。不承想那一次竟是他和雷锋的诀别,1个月后噩耗传来,雷锋因公牺牲。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沈阳军区文工团准备了专场演出。朱光斗怀着对雷锋的崇敬之情,仅用1周时间就创作出数来宝《学雷锋》,和战友范延东在八一剧场演出,引起轰动。1964年5月,他们在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作了汇报表演。自此,《学雷锋》成为朱光斗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写雷锋、唱雷锋、学雷锋也成了朱光斗一生的追求。

1966年,朱光斗带领曲艺小分队,走遍厦门驻军部队,上海岛、进坑道为战士们演出,赞颂他们献身国防的家国情怀。1975年辽南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5年盘锦抗洪……朱光斗都带领曲艺小分队奋战在抗灾第一线,宣扬官兵的先进事迹。

身为曲艺工作者,朱光斗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勇立时代潮头的英模人物身上,相继创作了《唱苏宁》《怀念司令杨业功》《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等作品,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讴歌时代、赞颂英雄的艺术追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