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擦亮守望苍穹的“千里眼”


编辑同志:

今年是空军雷达兵成立70周年。2019年8月22日,习主席视察空军某基地时,通过视频察看某雷达站,并勉励官兵发扬传统、保持本色,锤炼过硬素质,忠实履职尽责。近日,我旅指挥保障队通信中队指导员范云龙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挖掘雷达兵厚重历史和优良传统,为连队官兵讲述老一辈雷达兵事迹和新时代雷达兵故事,引导官兵悟故事中的理、干故事中的事、做故事中的人,赓续光荣传统,时刻擦亮忠诚明亮的“千里眼”,守望好祖国领空。现将范云龙的授课提纲推荐给《解放军报》,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空军雷达兵的生活。

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 贾太平

70年忠诚使命,70年守望空天。今年是空军雷达兵成立70周年。前段时间,我访问到一位雷达老兵——王全洲,他曾被空军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并授予“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

说实话,我被这位雷达老兵的先进事迹深深震撼。王全洲告诉我,他当时所在的雷达站需要坚守“3个摊子”,其中一个驻守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为了保证官兵正常取暖,需要定期运煤上山。有一次,他们特意挑了个好天气出发。哪知,车行至中途,天空忽然变得昏暗,大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王全洲带着几名战士,在前面铲雪开路。风雪太大、无孔不入,大家的衣袖和领口里很快钻进不少雪粒,先化成水,后结成冰……

感动无处不在,感触无时不有。在梳理学习雷达兵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时,很多故事触动心灵——

战争年代,敌人向某雷达阵地上疯狂倾泻炮弹,油机员张学保为护住电缆,身体被几十块弹片穿透;第一代甘巴拉老兵张在安,把20余年青春年华奉献给“云儿飘不过,鸟儿飞不过”的生命禁区;那年,大兴安岭地区突发大火,英勇的雷达兵坚守阵地不退缩,确保天线不停转……

一个个战斗故事是雷达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动见证,一个个战斗身影是雷达兵“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最佳诠释。

这些故事和身影,让我回忆起在“马衔山模范雷达站”任排长时的情景。我到站里时,连队已建好文化活动室、模拟训练室、阳光晾衣房等基础设施,甚至还修了直升机着陆场,开辟了空中给养线。

生活条件虽大为改善,但自然环境的恶劣依然困扰着官兵。2018年11月,连续4天的降雪,让营区内积雪厚度达到1米左右。越是环境恶劣,越能激发起官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战友们有的踏着齐腿深的积雪巡线,有的跟着推土机从山下走到山上,在雪地里摸爬滚打整整一天……他们用抗击风雪保战备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扎根高山、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建功立业”的“马衔山精神”,擦亮了新时代雷达兵的精神名片。

爬冰卧雪戍长空,值守荧屏观寰宇。雷达兵不只是抢占精神高地的先行者,还是抢占“战场”要地的急先锋。“千里眼”是对雷达兵最形象、最生动的比喻,“擦亮眼睛”是雷达兵练兵备战的核心任务,要求我们第一时间发现目标、跟踪轨迹、锁定对手。

“车轮能到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阵地;电波覆盖的范围,就是我们的战场。”2019年夏天,某雷达旅机动营在组织全员全装24小时跨昼夜机动伪装训练时,每天要跑几十公里找不同的地形、建筑和植被环境,官兵把每个战斗动作都练成肌肉记忆,让每条应对措施都形成条件反射。

经纬方格是雷达兵的战场,万里空天是雷达兵的视野。雷达兵始终保持“开机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的高度戒备状态,用警惕的双眼、坚韧的毅力、优质的情报,织起牢不可破的电磁天网。

4月6日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却在某高山雷达站战友的微信朋友圈领略到另一番风景——彼时,高山上,狂风烈,夜雪急,白茫茫一片。

风雪袭来,搅乱了战友们的工作生活,也搅动了我的思绪。我的脑海中不禁蹦出一个命题——“风花雪月”中,新时代合格雷达兵的画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那应是:心明且眼亮,登高能望远。无论是站在七尺阵地,还是面对三尺荧屏,都要像扎根在生命禁区的雪莲一样,敢于向海拔最高处、精神最高地进军;要像称雄山巅的雪豹一样,全天候守护阵地,24小时战备值班;要像“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雪峰一样,肩负起守望空天的神圣使命。

(已征得本人同意刊发,内容有删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