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区块链:“链”上机遇,“链”向未来


■本报记者 程 雪

今年年初国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亿万人民同舟共济的战“疫”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也了解到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苏州某地运用区块链思维,开发出“战疫宝”App,成功用于协助企业复工复产,有效解决了企业场内监管难题;江西联通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复工复产备案申报平台”,可远程在线填报、跨地区同步实施,避免了人员聚集,减轻了企业负担……

以“信任”为关键词的区块链技术,正款款走进大众视野,在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并实时共享的同时,可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人们相信,区块链技术已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将成为各国产业“换道超车”的突破口……

一本不能篡改的“账簿”

今年1月29日至30日,湖北省红十字会对外公布了第一批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捐赠物资使用情况,随即就有网友对公示信息提出了质疑。后证实,公示中记录的“N95口罩36000个”确有错误,应为“KN95口罩36000个”。虽然承诺后续使用社会捐赠情况将陆续公布,但漏掉一个字母“K”,已影响到网友对该机构公开信息准确性的信任度。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中心化机构有着非常高的信任度,而一旦中心化机构出现失误,造成的破坏将是巨大的。

此时,以“去中心化”为显著特点的区块链,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如何避免?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将怎样运行和应用到工作、生活之中?

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从区块链的数据结构看,是由数据“块”和“链”组成。在数据上传过程中,数据会被打包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数据块。而被打包好的数据块,又有另一个学名,叫做“区块”。数据块会按时间顺序链接在一起,形成链式结构。“区块链”因此得名。

相对于传统数据结构,区块链没有绝对的中心,即“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中介方;“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

当各方输入的数据汇总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在链条上记录,每条输入的信息都会成为彼此的参照,来验证真伪。如果将区块链比作一本账簿,那么账簿上每笔账单都由多方参与、见证。如此一来,其中某一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偷偷修改也是没有意义的。所有数据组合在一起,保证了区块链的可靠性——“从不会记错账”。

由于特殊的数据结构,区块链“不可伪造”“不能篡改”“公开透明”“可以追溯”。这些特征,意味着信任,意味着人们不必怀疑区块链上信息的真实性。

试想,如果区块链应用于慈善机构,信息一旦上链,就无法篡改和删除,捐款流程和受赠信息全程可溯源、追踪,全部信息不可伪造,确保准确可靠,信任危机将不复存在;如果区块链应用于金融机构,当银行在做金额结算、信息录入时,区块链的存在使记录不能被篡改,并能溯源每笔资金流向,金融交易从此将更加安全可信;区块链让终身追责成为可能,公开透明的特性使监管机构可以更方便地监控系统交易数据,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更有利于监管和社会治理。

区块链,一个有着特殊名字的数据存储库,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而今年在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成为促使区块链时代来临的最大外力介入。

不必在医院做重复检查

如果患者去几家不同的医院看病,或许会遇见同样的困扰——重复检查。对于有些基础检查,虽然在一家医院已经做过,但当患者去另一家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还让其重复做相关检查。这不但浪费患者的时间和金钱,还浪费医疗资源。

医生也有苦衷,因为他不能确定病人之前做过的检查是否真实权威。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某种程度上医院与医院相互之间形成的“信息孤岛”,即相关医疗信息无法或者难以顺畅地相互流动。

此时,如果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便可简化流程,顺畅信息流动,患者就不必在医院重复做检查了。

医疗行业涉及居民个人健康等敏感数据,出于对隐私的保护,医院之间很难做到信息共享。而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只能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之上,医疗行业不禁陷入两难:一面是对隐私保护的业务诉求,一面是没有大量数据支撑、难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决策。

但在区块链世界里,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区块链有3种组织形态,即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其核心区别在于访问权限的开放程度。如与公有链上所有信息记录完全开放不同,联盟链和私有链可以预先设定具有特定特征的参与主体,具有权限控制和成员准入控制的要求,可以保护隐私。本质上,联盟链也属于私有链,只是私有程度不同。因此,区块链技术能够做到兼顾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

当医生借助区块链,发现患者在此之前已经做过前期的基础检查,就能简化操作步骤,大大提升诊断效率。

基于区块链技术,医疗机构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技术价值,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区块链医疗网络,从而整合医疗机构的大量信息,实现医疗信息安全存储、安全流动、安全可控。为保证区块链平台的安全可控,未来还将不断提升区块链安全隐私关键技术水平,全面支持加密算法和标准,以满足业务数据的隐私要求。

放眼全球,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显陌生,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好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一项调查显示,早在2017年,全世界16%的医疗机构已经有明确计划,要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

近观我国,区块链技术已“链”上多个领域、“链”接起美好生活。2015年,百度公司开始布局区块链,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组建团队;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

区块链拔节生长未来可期

2009年1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中本聪“挖”出第一批比特币。该币是一种点对点的支付系统,可直接对接买家和卖家,不需要像银行和支付宝那样的中间支付方。作为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开始被大家熟知,迅速火了起来。

区块链从金融领域兴起,随之在社会各领域铺展开来,应用前景广阔。

如在军事领域,凭借区块链技术超强的抗攻击能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可以保护战场传递的网络信息真实可靠。如果己方传感器被敌方截获,敌方企图篡改数据,发回虚假信息、诱导错误决策的美梦就会破灭。因为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本质,让篡改后的数据无法与区块链其他节点上的信息保持一致,真假一目了然。

如在制造领域。基于制造业的供应链往往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发货交易时间不同,容易造成制造中的环节难以追踪。那么通过区块链,可以帮助企业创建更智能、更安全的供应链。因为它能确保数据不会因为某个节点故障而丢失,每个人都可看到信息的去向,提供实时可见的可靠路径。当发现产品错误抑或安全漏洞时,制造商通过区块链随之找到问题的原因。这样,就减少了产品被召回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服务运营成本。

近年来,基于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不可篡改性以及溯源性等,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不论是民用还是军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块链技术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伴随发展而来的,是全新的创新和共识机制,也是不断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9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进入监管时代。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江后浪推前浪。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区块链在不断成长,“分布式共识”和“匿名性”特点让它势必会成为新一代颠覆性技术。

看未来,区块链在进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