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天下军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充满冷战思维,未来结局难料——

美推动“全域战”应对“大国竞争”


■李孟远 郑大壮

美国政府问责局日前发布报告,分析了美国空军正在研发的“先进作战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美国空军承担着“全域战”指挥与控制项目的试点任务,“先进作战管理系统”旨在将陆、海、空、天、网等领域的传感器与各军种作战人员连接,以提供“全领域”威胁的实时作战情况,实施全域指挥控制。

今年2月,美军参联会副主席约翰·海顿公开表示“全域战”将是美军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4月6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发布 《国防能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报告,对“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概念相关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

这些动作表明,美军围绕“全域战”的试验与研讨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缘起:“跨域协同”思想的持续发展

根据海顿的说法,“全域战”的概念意味着,未来美军的联合部队将深度融合各类作战能力,使其能够在陆、海、空、天、网等“全领域”展开新型协同行动,以此与“大国竞争”对手进行各种烈度的较量。

其实,美军在数年前就认为,随着军事技术的持续扩散,各作战领域将逐步融合,未来战场环境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些“实力相当的对手”,将凭借强大的态势感知和精确打击能力,在传统作战空间及网络、太空和电磁频谱等美军依赖的关键领域,同时向美国发难,以非对称方式来限制联合部队的行动自由,削弱其海空优势。

为此,美军在2012年出台的《联合作战介入概念1.0》中首次提出了“跨域协同”思想,强调要通过协调不同领域间的行动,实现能力互补和效果互用,在更深层面增强各作战力量的整体合力。

其后,这一思想得到持续发展和推广。在美国陆军协会2016年举行的年会上,时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司令帕金斯等高官力推“多域战”作战概念,美陆军也相继推出了《多域战:21世纪的合成兵种》《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的演变2015-2040》和《美国陆军多域战2028》等权威出版物。

根据相关的文件,“多域战”要求打破领域和军种的界限,力量要素深度融合并具有灵活性、弹性和敏捷性,其能力从传统领域拓展到网络空间、电磁频谱等其他作战领域,通过协同行动赢得优势窗口、控制关键节点,从而夺取、保持和利用主动权,最终在物理上和认知上战胜敌人。

“多域战”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美国防部、参联会和各战区司令部的高度认可与支持。目前,这一概念已经写入美军联合作战纲要和陆军“野战手册”,美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也陆续将之纳入作战条令或应用于演习中。

2019年下半年,在“多域战”的基础上,“全域战”的作战概念得以萌发,目前概念文件仍在拟制推定中,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由美军联合参谋部提交美国国防部。从作战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全域战”这一概念,本质上是对“跨域协同”思想和“多域战”等作战理论的继承、延续和升级。而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全域战”和“多域战”一样,都是美军为了适应美国国防战略重心从反恐到“大国竞争”的转移提出的作战概念。

现状:已投入大量资源

“全域战”作战概念的开发,受到了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的高度重视,并为之投入了大量资源。

发展关键技术。海顿强调,在“全域战”概念中网络空间和太空两个作战域较为特殊,应予以重点关注。根据有关数据,美军95%的侦察情报、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和100%的气象信息均来自太空信息保障系统。美国陆军指定了空间发展局设计多种型号的天基传感器,几种正在研发的小型近地卫星也将被用于收集信息资源,并为地面战术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导航和授时等服务。在网空领域,实现全域指挥与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通用数据库,这些数据要能够在不同作战平台间接收和传送,并将可视化的战场态势图呈现在各级指挥官面前,再以分布式任务指挥来调动部队,所有这些均要依赖于网络的高速平稳运行。

破解指挥控制困局。去年12月,美国空军对正在研发的“先进战斗管理系统”进行了首次测试。由于实现了作战数据实时跨域流动,美国空军F-22战机、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和F-35战机、陆军的“海马斯”火箭炮和“哨兵”雷达等不同系统间顺利共享态势,实现了不同军种主战装备的有机整合。按照计划,美国空军将每4个月对该系统进行一次测试。同时,一种旨在容纳所有传感器的“云共享”数据库也投入测试。今年3月,“联合全域作战”和“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两个术语也首次被写入空军条令。

组建试验部队。2017年8月,美国陆军选择以第17野战炮兵旅为基础组建了一支规模1500多人的多域试验部队,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航天、网络、电磁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该部队在2018年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中首次亮相且表现抢眼。2019年,美国陆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布朗称赞其在“至少10场演习或兵棋推演”中扭转了战局,可以在未来抵消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陆军还于2019年组建了一个代号为“I2CEWS”的新型作战营,将远程打击、空间作战、网络攻击和电子干扰等力量元素统一整合,使之有望击破复杂的分层防御系统。这两支部队也将在“全域战”的试验中继续承担重要角色。

未来:真正实现困难重重

虽然“全域战”作战概念正在得到发展和验证,但距离真正的实践转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未来作战中,某一领域的优势很可能是局部和暂时的,而且对相关支撑技术会提出很高要求。在“全域战”概念中,保证不同军种的能力在时空上集成是一个需要首先解决的重大课题,单是整合各作战中心就殊为不易,而更深层次上的、通过网络空间的指挥控制系统来协调跨机构行动更是难上加难。另外,在冲突或拒止环境下,各种作战数据增长迅速,且混有大量的冗余和虚假内容,从带宽容量到真伪识别等都存在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其他关键技术挑战还有态势共享、精准授时、网络和电磁对抗等方面。

法规制度尚需完善。“全域战”的实现既需要技术的突破,也需要配套的组织结构、条令制度和决策流程。“全域战”要构建可塑性强的部队,必须有灵活匹配的指挥控制程序与之相适应,在指挥权限和指挥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变革,但目前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的组织架构仍然主要适应于以军种为主的作战方式。此外,在装备采购方面,美军各个军种通常也是各自为战,这也是构建“全域战”作战力量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碍。

思想认识存在局限。“全域战”代表一种作战概念的大融合,需要所有人员进一步强化联合作战的思想,但仍有不少人对于这种联合至关重要的前提——无形的数据和通信,缺乏必要的重视。在美军中,各军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和利益羁绊无法在短时间内化解,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会优先考虑本军种部队的建设而非联合能力建设。从更宏观的维度看,充满冷战思维的“全域战”概念是否有不可调和的致命伤,在“大国竞争”中是否会导致全面战争或核大战?如果类似问题不能解决,那么“全域战”这个被视为“开启未来的关键”,恐怕开启的只会是结局难料的“潘多拉魔盒”。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图①:2018年12月美国陆军公布的“多域战”概念中有关联合部队能力的示意图。

图②:美军研究报告中有关联合全域作战行动构想的示意图。其中,“人域”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制图:李  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