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视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仰望一座城的“脊梁”

——透视河南郑州城市建设中的国防维度


■本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 王根成 通讯员 焦景宏

为纪念京汉铁路大罢工而修建的二七纪念塔,是河南省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徐义文摄

写在前面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说:“人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一座城犹如一个人,看得见的是面貌,撑得起的是“脊梁”。

2018年年初,河南省郑州市传出喜讯,该市2018年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跨入特大城市行列。今年以来,虽然受疫情影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但郑州市第一季度生产总值仍稳居河南省第一,恢复势头强劲。

支撑郑州从大到强的强劲动力,不仅是经济指数,更有精神密码。

历史足迹和红色印迹融入血脉

嵩山南路168号,郑州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大门,激荡着战争风云的时空画卷扑面而来:夏商的狼烟、楚汉的烽火、三国的铁骑……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至今已有3600余年建城史。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说不完的战争活剧,吟唱着数不尽的慷慨壮歌。

拨回历史时针,1921年3月的早春,万物萌生。伴着五四运动思想破冰,真理曙光初现郑州。

那天夜晚,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青年走进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工”字,又在下面添上一个“人”字。他说: “工友们,你们可不矮呀,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呢!咱们四万万同胞,要并肩前进,建设一个好中国!”

这位在中原大地点燃革命火种的青年叫李大钊。

99年后,历史的风尘早已淹没许多足迹,但革命先辈点燃的思想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烧。每逢重大节假日,该市管城回族区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前,仁寿里社区的老党员徐安都会为游人义务讲解李大钊在郑州传播真理的故事。

1925年深秋,距李大钊讲学处几公里的操场街(当时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所在地)一所普通民居里,29岁的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正在积极行动,争取壮大革命力量。1933年,王若飞被捕,他在狱中用白衬衣撕下的衣角给妻子写了一封诀别信:“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

鲁迅说过,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4月28日,郑州市第九中学高三七班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朗诵班会,学生刘闻野深情地讲述这一故事,讲者动情,听者动容。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留住红色记忆,郑州市先后出版《红色郑州》《红色中原》等读物,拍摄《郑州记忆》《铡刀下的红梅》等经典剧目;结合郑州城区及周边近20家红色场馆和革命旧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城市地标和精神坐标完美契合

为纪念京汉铁路大罢工而修建的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地理标志,也是精神地标。

2019年6月,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组织的“寻找河南当代最美建筑”活动中,二七纪念塔被评为一等奖。

半个世纪以来,这座塔一直是郑州人民心中的精神灯塔。2019年,郑州大学等院校联合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游人没来过郑州前就知道二七纪念塔,近73%的受访者到访过二七纪念塔。

二七纪念塔选址在郑州,源于两位领导罢工的工人领袖——郑州分工会负责人汪胜友、司文德血洒此地。

郑州被称为 “火车拉来的城市”。1923年2月4日,火车锅炉工黄正兴把炉火烧得通红,将三排汽笛调到最大音量。9点整,他奋力拉响汽笛——这是京汉铁路两万多工人大罢工的号令,3个小时内,12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

3天后,反动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施洋等52人被杀,40多人被捕。

那一天,中原大地天降暴雪,革命烈士飞溅的鲜血洒满雪地、浸入历史,成为郑州血红雪白的沉痛记忆。

“二七纪念塔有‘郑州徽章’之誉,每年游人达200万人以上。”二七纪念塔讲解员苏靖涵介绍。

记者驻足二七纪念塔下,塔顶奏响的《东方红》乐声响彻耳畔,这一乐曲每日整点播放,如同这座城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上课铃”。

巍巍嵩岳大地,这样的红色殿堂俯拾皆是,主动前来接受精神洗礼的人们络绎不绝。

近日,巩义市委将主题教育课堂搬到八路军太行第八军分区革命旧址前,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解说那段革命历史——

1937年深秋,张岭村郎中张荫南将儿女和外孙3人送往延安参军。临行前夜,他纵泪挥笔:“明知行役苦,不忍便留汝……相会如有期,同向光明路。”而后又冒杀身之险,把八路军情报站设在家里。

巩义市委书记袁三军说:“战争年代,老百姓和八路军生死相依、同仇敌忾,红色历史中的家国情怀需要我们世代守望!”

去年9月,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彭雪枫将军纪念像相继在郑州抗日纪念广场落成;正在全面升级改造的河南革命军史馆,将为郑州增加一座红色殿堂。

当前是征兵准备的关键期。郑州警备区组织由25名优秀大学生、抗疫典型组成的国防教育宣讲团,通过网络课堂为郑州60多所高校、10万余名大学生进行视频直播。一个个红色故事点燃青春胸膛,6300余名大学生通过全国征兵网报名应征。新学期开学之后,这个警备区联合教育部门继续推进“全军十位挂像英模画像进校园”活动,将活动覆盖到该市所有中小学校,力求在学生心中树起崇尚英雄的“航标灯”。

经济脉动和国防律动同频共振

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在郑州市西北方向拐了一道急弯。

如今的黄河花园口,风景秀美,游人如织。回溯历史,82年前,这里曾记录下一段悲怆屈辱的民族血泪史。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华中震动。为阻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黄河花园口,豫皖苏44个县1000多万人受灾,89万人死亡。

近年来,在花园口“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纪念碑前开展国防教育成为该市的一个传统。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建伟感慨万千:“国防是一座城市最坚固的城墙,没有国防作保障,战争来临时,城市就是待宰的羔羊!”

1948年10月22日,新华社从郑州前线发出一份由毛泽东拟定的急电:“我中原人民解放军于今日占领郑州。守敌向北面逃窜……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

郑州战役前,朱德曾说,解决中原就等于解决了全中国,自古谁得中原,谁得天下。

当年,仅有2.4平方公里的郑州城,如今已是面积达7446平方公里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枢纽,在全国战略大棋盘上举足轻重:“米”字形高铁布局和区县高速公路网相连的格局,形成2小时“经济圈”,也构成辐射全国的“国防圈”。

美军《联合城市战纲要》认为:大城市是21世纪战争和战役的重心。郑州市领导介绍,他们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布局,围绕保障部队快速机动问题,探索研究以高速公路、高铁运输和航空投送为载体的“大交通、大战备、大保障”立体支前模式,依托国际物流中心建成20余个军民通用器材装备储运保障基地。

如今,站在郑州新地标——高280米的CBD商务中心 “大玉米”前,满目繁华景象,时尚而浓烈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穿行郑州街头,不仅能感受到郑州城市建设中的经济脉动,更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国防律动。

4月29日,郑州市民兵整组工作中,一批民兵新质力量亮相演练场,被誉为“空中ICU”的直升机侦察救援分队受命出动。坐落于CBD商务中心内的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和员工对国防建设有特殊感情,他们说:“直升机出动一次要花费上万元,但为国防飞行不计报酬!”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谈起郑州市民的家国情怀,郑州警备区政委白江民说,“社会物质财富越丰富,国家安全需求就越高,就越需要每一名公民参与、建设和奉献国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