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考察西安交通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既是对西安交大广大师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新时代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奋力推进强军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投身国家开发大西北和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从上海迁至西安。许多同志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卖掉上海的住房,到西安开创新事业。在迁校过程中,交大人顾大局、讲奉献,不怕艰难困苦,扎根西北建功,形成了宝贵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建设者,服务西部、创业西部、扎根西部,创造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辉煌业绩,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创业赞歌,谱写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诗篇。
习主席深刻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与我军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是根本一致的。“西迁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应当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始终恪守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坚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直达基层、直达官兵,对党绝对忠诚,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962年,为加强边防建设,伊犁军分区的阿拉马力边防站第一任站长高立业,带领10名官兵来到荒无人烟的雪山孤峰,挖地窝、搭帐篷,在边防扎下了根。时任军分区宣传干事李之金亲身感受了部队接到命令后扛起背包就出发的场景,创作了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真情表达了革命战士“党叫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哪安家”的坚定信念。无论时代发展和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始终不能丢,这是我们取得强军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大力传承服从大局、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交大人有一句口号:“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朴实的话语彰显了高尚的家国情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军旅生涯历来与西迁东进相伴随,以南征北战为荣光。我军历史上的每次大调整、大改革都带来大移防、大搬家。2018年,移防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部,曾经6年5易驻地,被誉为沙漠中最能吃苦、最不讲价钱的航空兵部队。正是官兵们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使命责任重于一切,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在得与失、苦与乐、进与退、走与留的考验面前,在大家与小家、内地与边防、艰苦环境与优越环境等一系列的选择面前,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答卷。改革强军是一项伟大事业,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代代官兵把包括“西迁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信仰立在心中,不断催生推进强军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奋力扛起艰苦创业、担当作为的使命责任。西迁不是为迁而迁,而是为了事业而迁。当年,交大人在西迁中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西安东部的一片麦地上建成了新校园,建设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奋进在强军兴军新征程,无论是一项工作落实,还是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完成,无论是一个哨卡的坚守,还是边境线上的一次巡逻,无论是一个课题的攻关,还是一个棘手问题的解决,无论是旧体制的打破,还是新训法战法的探索,等等,都需要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勇于创新。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必须紧盯一流军队的建设目标奋力拼搏;打仗硬碰硬的特点容不得有一点点虚功,必须把每一项工作落实落细;调整改革向纵深推进容不得因循守旧,必须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主动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唯有奋斗,才能创造新业绩,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