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七十九集团军某旅力戒群众性评比活动中的形式主义——

评选中途按下“暂停键”


■本报记者  宋子洵  通讯员  刘星楠

这个电话该不该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4月13日晚,第79集团军某旅十连指导员曹淑幸拨通了旅领导的电话:“首长您好,我认为这次‘微课短文’评选有些‘变味’,违背了活动举办的初衷……”

为何曹淑幸要拨打这个电话,这还得从头说起。今年初,该旅党委为充分调动官兵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决定在全旅组织十佳“微课短文”评选活动,鼓励官兵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微课、撰写短文,并在评选细则中将“展示效果、作品创意、多媒体运用”等指标明确为加分项。

为在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委的青睐,十连理论骨干孙曙光决定另辟蹊径,在形式上出奇制胜:将自己撰写的短文改编成小品。为此,他和几名战友连续加班熬夜排练,导致训练时无精打采。

“战士们积极参加评选活动争先进没有错,可是因此影响中心工作,岂不是得不偿失?”孙曙光几个人的表现让曹淑幸觉得这样的评选“变了味”。思量再三,他拿起了电话……

曹淑幸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旅党委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具体情况,旅领导深入基层调查发现,许多官兵为拿名次都在形式上下足功夫:有人自掏腰包购买道具、制作展板,有人加班加点制作课件、排练节目,有人将“微课”变成了“大制作”,有人甚至将短文变成了“大部头”……

“评选细则过于注重表现形式,就会出现导向偏差,使得官兵投身评选活动的方式有些走形变味。”深思熟虑后,旅党委果断按下评选活动的“暂停键”:责令机关“回炉”修改评比方案,力戒形式主义,精简评比形式,将评价权重向“硬核内容”倾斜。

看到修改后的评选细则,孙曙光如释重负。旅党委力戒形式主义的做法,让战士们不用再熬夜排练了。他选取一则身边战友的感人奋斗故事,以此为蓝本很快就制作出题为《奔跑吧!战友》的微课。虽然微课只有10分钟,教案也仅有千余字,但蕴含其中的正能量却深深触动官兵心灵,最终在评选中荣获第二名。孙曙光感慨道:“兵言兵语讲兵事,这样的‘微课短文’才有感染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