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中,医护人员发现,伴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容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许多确诊患者住院前不够重视自身健康管理,住院后才发现自己有基础疾病,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参与救治工作的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院长吴昊表示,平时加强健康管理,及早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况,是保持自身健康的关键。
记者:患者有基础疾病,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有哪些影响?
吴昊:在救治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罹患新冠肺炎。同时,基础疾病也是新冠肺炎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高危因素。
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疾病的比率约在25%-30%;高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容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少数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大于新冠肺炎本身,成为威胁其生命的主要疾病;不少患者健康意识不强,有的患者没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部分高龄患者对自己的基础疾病了解很少;平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对基础疾病管理较好,或者没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往往只是轻型和普通型。
记者:什么是健康管理?
吴昊: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平时我们说的健康管理,是指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基于人们的体检结果,给出健康状况评估,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使其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对个人而言,健康管理就是要重视健康状况,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干预,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加强健康管理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有效维护个人健康。从不易察觉的亚健康状态,到形成可感知、可检出的疾病前,针对性进行预防干预,可成功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对部队官兵来说,对健康状态的维持和管理,就是对官兵基础战斗力、战场身心适应力和单兵基本作战素质的管理。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可能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管理的方法和监测手段,确定自身的健康脆弱点、环境敏感点、饮食风险点和运动负荷阈等,再针对性控制与规避。而且,通过个体基因检测、生活习惯监测和持续体检大数据分析等,可有效估计个体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包括部分慢性病和肿瘤的罹患概率和风险。这些能为个人及早采取健康干预手段提供依据,帮助给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维护方案。
记者:为什么说有基础疾病的人更需要加强健康管理?
吴昊: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从健康到疾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健康到低危险状态,再到高危险状态,然后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有的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和人们的遗传基因、社会和自然环境、医疗条件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等都有高度相关性,其间的变化过程多不易察觉。及早进行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预防性干预。在临床救治中,有的患者就医前不知道自身患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时多病叠加,治疗难度加大。因此,人人都需要加强健康管理,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
记者:如何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质?
吴昊:建议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一是提高健康管理意识。“不治已病治未病”。加强健康管理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健康体检、及早干预问题等。要有正确的健康管理意识,不讳疾忌医、不偏听偏信、对身心问题不回避,选择科学的方式“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二是掌握健康管理方法。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就是“一建、二改、三加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健康体检资料、病史资料、建档医生和建档日期等。改变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包括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膳食,每天摄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加强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充足睡眠,减少熬夜;戒烟限酒,患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者更要重视。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和日常保健知识的学习。健康管理归根结底是以个人为主体,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至关重要。大家要不断学习健康管理知识,并加以实践,与健康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提升健康管理效能。
三是持之以恒促进健康。健康管理是科学的、系统的、长期的。健康管理本身就是“评估-干预-再评估-再干预”的循环、动态过程。具体到个人来讲,加强健康管理可做好以下几点: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般每年体检一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对身体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针对身体或心理存在的健康问题,参照健康管理机构建议的干预方法,选择可行性强的方式,制订相应计划并长期坚持;选择适合自身且能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游泳等;选择能修身养性的爱好,适时调整心理平衡状态,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