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伯托·艾柯曾说:“不读书的人只过一种生活,读书的人过着5000种生活。”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我尤爱细品这万千人生。合不上的书卷里,人物仿佛从书中迤逦走来,给我轻轻地讲述他们的故事。
读书并非只有读小说才能恣意联想,读散文小品也是发散思维的一大过程。睡前不妨听读《世说新语》《东坡集》,或是《人间词话》。翩然的语境、清新的内容营造出美好意境,伴着你沉入梦乡,让梦境与书中境界相连。清风柔花里,你徜徉文字间,同魏晋士人赏竹谈玄,与苏轼嗅江上清风,和王国维伫立“无我之境”,心中微澜自是雅人深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书卷上的几行字就是一组长镜头,读者作为掌镜人,驭镜掠过交错的时空,览取大千世界:拂开第一卷,你还在炎暑下独饮一壶茶,转眼间,你已在雪夜的风中守一盏烛火,抚琴对弈;或在黄昏中观夕阳沉落,撷花笑看风沙滚滚;或如古人焚香煮茶候月临帖,情怀亦如水般温柔。
天光云影掠过书页,你又变成了出神入化的编剧,穿梭于不同环境,氤氲着别样心境。或在蝉声起伏的层山中微步,贪欢一刻;或在松子摇落的深夜想起远方,参透别离;还在落下的一根银发里,浮现毕生挚恋的面容……
一本书,足以牵起千百般遐思,万种人生。
读书,又像看老电影。文字能引起联想,书卷上的光影和痕迹也引人遐思,读书所处的环境亦能衍发想象力。譬如,旧书上的痕迹就是想象力的催化剂。久远年代的书册,墨水印会洇渗好几张纸,那时候的笔芯会在字迹的周围洇染出浅淡的花纹。望着书里夹着的银色烟箔纸,品着颜色消褪的卷页,数着横横斜斜、别具风格的批注,追寻着读书人的印迹,心神与时空交错的书友相会,自是风雅旷远到极致。暗想,思绪翩然到那段时光,勾勒出书友的肖像与神态,交流缠绵悠远的想法,岂不乐哉!
我们兴许感叹无数零散的碎片组成了人生,但在读书时,却能咂摸书中人物那完整的人生。故事中总有一条“叙事弧线”的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了一个完整叙事。合上书页回味,自己犹如一个剧作家,将那些事件打散分类,在脑海中重新编码、整合,从而形成了它们的意义。每本书都各有一段人生,领略这些风格各异的人生,自己生命的时光也变得异常饱满。这种惬意不足为外人道,却是最纯净的欢喜,显现着生命里极有滋味的情境。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不读书,你永远体会不到读到好书时思想在其中飞越的快意,思绪在书中一次次荡漾。灵魂寻找到了生发它的枝干,思想的海市蜃楼回归了它的本体。书页就是一片厚土,思维的虬根向地心探索,情感的涌泉充盈了断流的河道,文字惬意地蔓延成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拧实的根系结构攥紧文字润泽的水土,渐次延展成一派精神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