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近日,江西人民出版社同时推出了研究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两本新书,即《老子与道德经》和《孔子与论语》,这是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刘庭华《老子与孔子》比较研究的具体成果。作者自喻:“十年落寞不寻常,字字句句皆心血。”可见作者在研究老子、孔子思想方面下的功夫之深。作者研究哲学文化史,是先从写作论文开始,再到构思撰写论著,前后逾30年。
这两本书独具特点。
把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先贤——老子、孔子与他们的《道德经》《论语》写入书名,全面而深入地诠释与解读了老庄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作者认为,比较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有三个人及三本书,一是老子及《道德经》,二是孔子及《论语》,三是孙武及《孙子兵法》。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根据的“道”,创立了以“道”为中心的包括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天地自然、社会、人生哲学和养生长寿等为内容的哲学思想。《论语》集中体现并全面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德治仁政、伦理等级、为人处世和学习教育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是人类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的高峰,被誉为“兵学圣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孙子的军事思想,奠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这两本书的侧重点都是放在对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提炼概括上,按内容分类进行史论结合式的诠释解读。《老子与道德经》对老庄道家思想的探索分为道法自然、祸福相倚、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韬光养晦等方面。《孔子与论语》分为孔子的身世索隐与生平、有教无类的教育家、孔子的天命观和哲学观、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等,以及孔子论为人处世、读书学习、君子与小人和关于仁、孝、礼、乐的语录选编等方面。
每本书都附有《道德经》和《论语》的原文、译文及评注。作者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以直译为主,兼用意译,最大程度地用简明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力争让中学文化水平的读者也能读懂。
可以说,这两本书既是研究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学术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和孔子思想及身世的评传。作者认为,老子道家思想的本质是弱者之道,是为弱小者的生存发展提供思想方法和智慧谋略;孔子思想的基本点是王者之道,是为统治阶级维持稳定提供思想依据。老子的智慧、孔子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所以,要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人,就有必要了解老子与孔子的思想。
这两本书的文字量均在20万字左右。不管是正文的解读诠释,还是译文注释,都能做到文字精练、简洁、明了和易懂。
如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日益走向世界,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组成部分。我特别向读者推荐这两本书,愿每一位读者朋友常与经典为伴为友,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有涵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