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干的‘好事’?”
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第75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上等兵小张懊恼不已,因为他发现自己刚从机关领回来的教育笔记本少了两本。营部文书李班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你去找负责发放教育笔记本的周干事说明一下情况,再领两本就成!”
但不承想,听起来很小的一件事却把小张折腾得不轻。当天上午,小张跑回机关找到周干事说明情况时,周干事态度倒是不错,说可以给小张补发两本,但因为教育笔记本数量有限,他要先请示科长。很快,周干事回来了,他告诉小张,科长不在办公室,请他下午再来。
下午一起床,小张再次来到机关,周干事却不在,说是到连队检查去了。直到晚上,小张第三次跑到机关,才领到了两本教育笔记本。返回的路上,小张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补发两个笔记本,为啥还要请示领导,就这么难办吗?
几天后,小张作为基层代表参加了机关组织的官兵恳谈会,会上他反映了自己的这段经历,引发官兵热议。“请示报告制度应该落实,但不需要凡事都请示”“把请示领导挂嘴边,有时候是没有担当、不肯担责的表现”“请示来请示去,耗费时间精力折腾人……”
“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折射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如果机关干部不敢负责,事事请示,不仅自身办事效率低下,还会空耗基层官兵的时间精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听完官兵意见后,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恳谈会结束后没几天,旅主要领导就在大交班会上“约法三章”: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放权,能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防止“先请示领导”成为推责借口;机关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凡是职责权限范围内的事情要敢于拍板,不能推上诿下……
此举一出,官兵拍手称赞。笔者在该旅机关和基层营连走访发现,那句给小张带来烦恼的“先请示领导”之语大大减少,而各级的办事效率随之大幅提升。
微议录
让“请示领导”回归本真
■第75集团军某旅政委 李小年
有一点必须澄清,“请示领导”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在很多事情上,囿于认识水平和职责权限等方面因素,确实需要请示领导才能作出更稳妥、更科学以及符合决策程序的决定。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本不需要请示领导的事情也拿来请示,那么这一现象的源头症结和背后逻辑是什么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个是耍滑头不愿担责,名义上说是“请示领导”,实为把责任推给领导,把自己“择”了出去;一个是能力弱不敢担责,遇事判断不清、认识不明,生怕把握不准方向和分寸,作出错误的决定;还有一个是在领导面前找存在感,以“请示”为名,表“尊重”之意,行“请功”之实,做一点儿分内事都要让领导知道……
显然,当“请示领导”出于以上目的或考虑,而不是对工作本身负责时,必须坚决纠正。而纠正的关键,不在于“凡事请示领导者”,恰在于“凡事被请示的领导”。因为,当一次不需要请示的“请示”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赞扬和默许时,才会有越来越多不必要的“请示领导”。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上有所恶、下必避之。只有认清这个道理、遵循这条逻辑,“请示领导”才能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