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有能力压倒困难、化解危机,真正堪当大任
一艘航船是否坚固,要经过风浪的考验才能知道。同理,一个人真正的品性与能力,往往也要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得清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许多党员干部由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出色而被火线提拔。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在疫情面前打了“败仗”、当了“逃兵”。关键时刻能不能挑重担,与个人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勇气胆识是分不开的。
挑重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关键时刻的“导航仪”,决定了人生前行的方向,能够对个体行为产生规范与引领作用。理想信念时刻引导个体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行,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己之私。就如革命者夏明翰在《就义诗》中所写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到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的“最美逆行”,每逢危难关头,总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挑重担,应在平时注重能力素质培养,勤修己所不能。《鬼谷子》中讲:“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人非生而知之,一个人的成长,是通过日常积累和实践,不断完善、逐渐完成的。被誉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一生战绩卓著,特别是在宁王朱宸濠突然叛乱之际,他以临时拼凑的军队,仅用35天就平定了叛乱。危难关头,王阳明能够处变不惊、力挽狂澜,与他从少年时就熟读兵书,深研用兵策略,并曾到山海关、居庸关外的战场进行实地探访是分不开的。作为党员干部,唯有注重日常的积累,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才能做到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挑重担,更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担当。《三国志》中,司马昭对钟会有过这样一段评价:“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敌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谴会伐蜀,必可灭蜀。”在司马昭看来,灭掉蜀国是必然的事情,但如果派遣的将领心存畏惧和犹豫,他的智勇也会随之衰竭,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从古至今,勇气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的重要评判标准。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作为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在群众面前,不能绕着走,更没有“紧急避难”的权利。只有那些勇于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有能力压倒困难、化解危机,真正堪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