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畏”,不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作为、有更大作为
当前,从严治党的篱笆越扎越密,正风反腐之弦越绷越紧,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成为自觉遵循。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党员干部变得有“畏”有余,有为不足,缺少斗争精神,不愿为、不想为、不敢为。比如,有的遇事当“甩手掌柜”,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内之事也是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好好先生”、做“太平官”;有的满足于把工作“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等等。有人把这种干部的作风概括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
有“畏”,体现的是一种觉悟、一种自律;有为,反映的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有“畏”,不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作为、有更大作为。彭德怀同志带兵打仗英勇无畏,却对名利很惧怕。巴金曾写下《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同志看后说,我是一个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亲手将文中一句“像长者对子弟讲话”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当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写有“常胜将军”的横匾时,他连连表示“不敢当”。老一辈革命家的有“畏”品质,体现了对权力、对人民的敬畏,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从侧面映射出对革命事业的担当作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有为是天职,党员干部在自己的位置上应想着怎样有作为,而不是想着怎样做官。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这是职业追求,也是做人境界。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则故事:一个穿官服的人来到阎王面前,称自己生前两袖清风,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阎王斥责说:“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故事虽是虚构,道理令人深思。
有“畏”更要有为,前提是有“想为”的动力。“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党员干部来自人民,就应始终不忘根本,自觉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劲头和冲锋的工作姿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为党干事、为民造福中实现共产党员的价值。关键要有“能为”的本领。善于通过学习增强本领,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能力,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磨练担当的硬肩膀、锤炼成事的真本领。核心在于“敢为”的担当。“一家之人各弃其责,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弃其责,则国必亡。”作为党员干部,当强化“担当干事”和“无功就是过”的意识,困难矛盾面前不畏惧、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勇于担当尽责,努力有所作为。作为组织,应健全“为官尽责”者受肯定、“为官不为”者不过关的机制,奖励能干者、鞭策懒惰者、调整平庸者、惩治贪腐者,真正使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