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生命的方舟


■何建明

为什么把疫情防控称为“人民战争”?在上海采访,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乘车去位于金山区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蹦出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一口气。

难道不是吗?新冠病毒再一次给人类这样的提醒。人体一旦被病毒侵袭,危重症患者在垂危时,给医生留下的时间或许只有几分钟、几十秒……正是这种残酷,让我对把患者从地狱之门拉回人间的医务人员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正是春燕衔泥的时节,然而看着一架架银燕从四面八方飞来飞去、进出于国门之时,人们心中也多了一份担忧……当我带着这份担忧走进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它固若金汤、坚不可破的姿态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生命方舟”。

“这块地盘,虽然只有500亩大小,但它的使命重大,必须抵御任何一次最严重的疫情袭击。在这里,所有的战斗没有退路,只有决一死战、直到胜利为止!”卢洪洲是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他又是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他从2004年就来到这艘占地500亩的巨型方舟上当“船长”,老到的掌舵经验和判断能力,让他的表达简洁干脆又十分专业。

当年的“非典”曾经把大上海“惊”得不轻。这一惊,也让他们卓有远见地迅速做了一件大事:建立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平时是一所三甲医院,疫情发生时就是一座开足马力守护上海人民生命的安全岛。在“船长”卢洪洲的眼里,新冠肺炎病毒虽然凶险狡猾,但他们有充分的信心战胜它!

我当然知道卢洪洲的这份底气,来自他几十年奋战在各种恶性、急性传染病医疗一线的经验,也来自他身边强大的专家团队。这是“方舟”的“撒手锏”。

现在是战时。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兵临城下。

“一级响应——!”即时启动全市“联动联控”机制,全市最强的医疗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到达“方舟”的战斗岗位……

卢洪洲所说的这些专家,是从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5所著名医院精心选调出的178名市级专家,他们携手“方舟”上自有的300多名专家和专业医生,联合组成五大专家治疗团队,驻扎在隔离病房的重症区和危重症区。这就是被行内传为佳话的上海战疫“五军会师”。他们的“帅将”是人们熟悉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中山医院呼吸科教授朱蕾、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还有卢洪洲、朱同玉教授带领的“方舟”团队,专家团队的组长是大名鼎鼎的张文宏教授。真正的上海战疫“梦之队”。

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摆在面前。面对强大而凶残的敌人,射出的子弹一定要快而准!“敌人”尚未进入“防区”,就要瞄准靶心——“老船长”卢洪洲与掌舵人朱同玉第一时间拨动了“方舟”的疫情防控齿轮——

2020年1月6日,“方舟”正式成立了针对“不明原因肺炎”的专项应急办公室。

启动病毒研究实验室!中国最强的病原体诊断与鉴定团队——徐建国院士、张永振教授的队伍进入“舱位”。“我们将全力以赴揭开‘不明病毒’之谜!”

1月11日,团队在《病毒学组织》网站发布了所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声称该病毒与SARS病毒同源性高达89.11%,且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冠状病毒。

“不明病毒”终于露出真面目。同时它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敌人”来者不善!

1月20日,上海首例病例确诊后,“方舟”第一时间切换到应急迎战模式。市卫健委调集的全市首批专家和医护人员,与陆续在各个发热门诊确诊的患者,一起聚集到位于金山区的“生命方舟”之上……

一场场与病毒抢夺生命的残酷战斗就此展开。

“平时大家在上海地盘上被人捧到了天上,这回拿不出硬气的本领,看你们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组长张文宏说话从来不留面子。

“是党员的别躲在后面,关键时刻跟我上!”张文宏眼睛盯着专家们毫不客气地说,“对了,胡必杰老师,你别躲到一边啊……”张文宏对着自己的老乡加好友胡必杰直愣愣喊了一声。

“我、我又不是党员……”胡必杰红着脸瓮声瓮气地回应道。

“别人可以不上,你胡老师不行!我们这个团队缺不得你!要是有一个医生护士染上了毛病,我就死磕你胡老师啊!”张文宏的嘴就是不饶人。

“哈哈……”全场都乐了。胡必杰更是满脸通红,喃喃道:“你看他这张嘴!”他跟张文宏平时就是一对“好哥俩”,只是性格各异,一个是心直口快的“大喇叭”,一个是不愿多说一句废话的“闷葫芦”,但两人私下里很“铁”。

仗要打胜,但不要天天板着脸。张文宏这个专家团队就是这样气氛活跃、生龙活虎。但到了较劲的时候,个个冲得上去,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卢洪洲指着一间会议室对我说:“每逢重大病例和疫情变化的紧急关头,专家们都在这个房间里研究讨论问题,最终形成决策方案。可以说,这里是作战总指挥室。不管是张文宏还是胡必杰,或者是我和朱同玉教授,都得像战场上冲锋的指挥员,一边指挥官兵,一边自己也端上机枪去杀敌!”

从第一个患者进来后,仗就没有停止过。卢洪洲已经两个多月没回过家了。一百多位各医院的专家大部分也是在吃年夜饭前后便进驻此地,以病房为家……可憎的病毒根本就没有留出时间让大家回家探望一下亲人、吃顿可口的饭菜。

“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恢复健康,开心地走出医院,你就觉得我们有点伟大了!”卢洪洲笑着说。

王鹤是重症病房的医生。自2月6日一头扎进重症病区后,这位年轻医生的神经绷得像上膛的子弹。“多数患者的病情变化真的太快了,你根本没时间去想其他事,就得死盯着。说不准什么时候病情就会突然恶化,让你与死神拼抢生命。两个月了,我已经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了。”参加工作以来,王鹤这还是头一回经历这样的考验,“确实跟打仗一样,而且常常打得很残酷……”

残酷到什么份上?王鹤仰头想了一下,说:记得进驻医院当晚,就有一例从外院转来的确诊病例。那患者开始没有咳嗽和胸闷的症状,只是发烧了两三天。王鹤与同事们按照流程给患者做入院检查,结果一看影像、化验,惊得王鹤直冒冷汗:“这个病毒变化太快,快到它会在极短时间内使两叶好端端的肺片完全变白……”王鹤补充形容:“说病情急转直下,丝毫不夸张!”

“直接送重症病区!”王鹤和同事们连忙将患者的情况向专家组报告,治疗的意见立即下达。

又是一位患者病情急转直下。那时是凌晨2点。

“快快!李欣医生,你们快过来帮忙——”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的中山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专家李欣刚想眯一会儿,一阵紧急呼叫声将他惊醒。李欣立即带着两位同事,飞步跑进重症病房,给那位生命垂危的病人用上ECOM。等患者的病情稳定时,东方已露出晨曦。

“在重症病房、危重症病房,你必须24小时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马虎,可谓步步惊心、惊心步步!”呼吸内科专家陈宇清已经是第三次进驻“方舟”了,他感叹此次“战役”时间最长,打得最激烈。“我在重症、危重症病房,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忘我’。不管是专家,还是医生、护士,大家都清楚:病房就是阵地,就是战场,守住它,便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所以护士们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医生平均睡五个小时左右,10天换防一次,身边的战友眼看着一天天瘦下来……”

“你们快来!快点来抢救——”有一天深夜,瑞金医院的一位医生斜靠在椅子上高喊了这样一声梦话,从此同事们见了他就喊“快点”。

“快点有啥不好?我喜欢‘快点’!在这里不‘快点’,是会丢命的!”这位医生幽默又认真地说。

“这里没有响亮的口号,只有与病毒死磕的争夺战!”刘继,“方舟”上唯一的麻醉医生,他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2月10日,战“疫”紧急时刻,他临危受命来到“方舟”上,负责危重病人切插之时的麻醉,一连战斗了40多天,顺利完成了每一例紧急麻醉手术。他这样理解自己的“战场表现”:“临战时,我不允许自己有丝毫失误。虽然身穿防护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我必须确保每一个动作和环节百分之百成功,因为病人的生命有时就掌握在我的手指间和眼神里……”

尽管春风中还带着丝丝寒意,但上海的阳光仍然是暖融融的。瞧,以为再也不能与儿女团聚的84岁章老,在走出“方舟”那一刻,精神抖擞地想去拥抱这个春天!7岁的小旺仔在扑向母亲怀抱的那一刻,开心而天真地说:“妈妈,我在这里一点都不害怕,还长了好几斤肉!”母亲搂着儿子亲了又亲,叮嘱道:“要永远记住,是这里的医生阿姨和伯伯们救了你的命!”

“哈哈,胡老师火线入党了呀,好消息啊!”听说自己的老朋友胡必杰刚刚在党旗下宣过誓,张文宏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于是有人转过头来,打趣地问胡必杰教授,你当了30多年“名医”,怎么这回想起来入党了?胡教授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认真地说:经过了这场疫情的考验,我觉得自己人生的方向更明确了……

明确了啥?

“明确了今后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这个城市服务。”胡教授的话简短而真诚。说完,他又指指前方:几个从境外输入的新患者又来了,我得赶过去!

远远地,我看着胡教授和几位医生护士脚步轻快地走进“方舟”……

在正午灿烂的阳光下,这艘“生命方舟”依然稳稳地、自信地挺立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风浪之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