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45分,上士班马格西看了看手表。已经习惯这个时间起床的他,麻利地穿好衣服,面对军容镜整理好军装,拿起军号向屋外走去。
6点整,嘹亮的起床号在第80集团军某旅营区响起,激昂的声音唤醒了战士们,新一天的训练由此开始。
吹完号,班马格西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军号,那认真的神态就像是对待一位亲密无间的战友。可在几个月前,班马格西绝对想不到,身为炮兵的自己会和军号结缘。
“你能吃苦,喜欢唱歌,肺活量又好,这次司号员培训就你去吧。”听到指导员推荐自己去参加司号员培训的消息,班马格西有些摸不着头脑,心想:“让我舞枪弄炮还行,这学吹号和操作装备能一样吗?”
当班马格西来到培训队时,发现有疑惑的并非只有自己。工程兵、通信兵、炮兵、驾驶员……原来大家都是在“跨界”。虽然来培训的战士都是各个专业的尖子,但此前谁都没有接触过军号,这倒让班马格西轻松了许多,“自己连大炮都会操作,吹小小的军号能有多难?”
“气息不足,号音不准,吹都吹不响,这样的号音如何让战友们冲锋战斗!”教员严厉批评道。班马格西羞愧地涨红了脸。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起培训的四级军士长曹志涛深有感触,“想要吹好军号必须长时间地刻苦训练,嘴唇吹破、腮帮吹肿、吹得眼冒金星都是常有的事。”
困难接踵而至,复杂难懂、类型多样的号谱让班马格西心急如焚。但这位藏族小伙子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别人练一遍,他就练十遍。就这样,在重复“哆、咪、嗦”的过程中,班马格西努力着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声号响就是一道命令。“531 555……”这是班马格西最喜欢吹的冲锋号。一段9秒的冲锋号,他反反复复能练上几十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号声在训练场上嘹亮响起,班马格西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培训结束,回到单位的班马格西组建了一个“军号班”。“号嘴位置上下各占一半,号嘴的支点在下唇……”一有空,班马格西就把吹号要领和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战友们分享,为大家讲解乐理知识,教大家如何看懂号谱。
“学习军史让我更加明白了,战斗时军号就是冲锋的命令。”趁着周末休息时间,班马格西还查阅学习了军号的历史。
“我是司号员,军号便是我的‘武器’。”班马格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