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湖北省荆州市基层民警的一件防护服走红网络,上面写满了群众所需购买物资和联系电话。这件防护服,让一位细心的退役老兵联想到了一件迷彩服——2008汶川抗震救灾中,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给乡亲们报平安的迷彩服。
原来,就在12年前,一支由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15人组成的空降突击队,从海拔5000米高空空降到震中重灾区,建立起一条生命通道。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三无”空降: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
当时,不论降落地点多偏僻,一落地,总有人群呼啦啦围上来。“空降十五勇士”之一的李玉山至今清晰地记得,一位40多岁的男子抓住他的手,颤抖着,用尽浑身力气喊了一句:“解放军来啦!”
人们说,解放军来了,灾区就有希望了!
挺进汶川途中,勇士们不时遇到有人从震中往外走。那时候,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部中断。看到带着通信设备的解放军,人们纷纷递来写有亲人电话号码的纸条,希望能代为报平安。
后来,没纸了,他们就把电话号码直接写到迷彩服上。
遗憾的是,热心网友搜遍了网络,找不到任何一张与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直接相关的图片,只有媒体报道的寥寥数语中提到,这件迷彩服珍藏于空降兵军史馆。于是,这位网友发出了一篇网文《@空降兵:俺就想看看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
这篇网文当即引起空降兵某部官兵的关注。
今年60岁的该部高级工程师李振波介绍,当时突击小分队,除了完成侦察灾情、引导空中救援任务,还给受灾群众带去了希望,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
那时候,突击队完成在茂县的救援任务后,立即向汶川挺进,途中不时遇到本地工人、外地游客、技校学生从震中往外走。于是就有了匆匆忙忙留电话,委托报平安的感人一幕。
提起那件迷彩服,李振波回忆说:“那时候余震不断,没吃没喝,情况危急,多记录一些电话号码,就能多给被困群众一分坚持下去的希望。后来没纸了,我就让他们把电话号码写到迷彩服上,这样就不会丢失,也不会忘记。”
走出汶川之后,突击队履行了诺言,对照着记录在纸条上和迷彩服上的电话号码逐一拨打,数百个家庭接到空降兵官兵打来报平安的电话时,忍不住喜极而泣。
后来,李振波把那些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和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捐献给空降兵军史馆,成了空降兵与灾区人民情谊血浓于水的直接见证。
答案找到了,李振波就是那件写满电话号码迷彩服的主人!
我们随李振波来到空降兵军史馆,看到了那些已经泛黄的纸条,还有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军绿色迷彩服。
当李振波再次拿起那件迷彩服的时候,如同战士抚摸心爱的铠甲:“由于写着群众的电话号码,我都不敢洗,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号码,辜负了灾区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阿坝州茂县生态茶苑一行365人平安”“川A50400旅游车一行38人平安”……望着迷彩服上那些潦草、涂抹过的字迹,李振波泪眼模糊,仿佛又回到当年情况紧急、群众焦急的场景。写在迷彩服的一行行字,寄托着灾区群众对解放军的多少信任啊!
不负人民所盼,危难之时再见真情。12年后,空降兵再次为人民“逆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打着“空降兵来了”条幅的运力支援队第一时间支援战“疫”。
12年过去了,迷彩服的款式变了,迷彩服下那一颗颗火热的爱民之心从未改变。
该部士官胡欢是有着13年兵龄的一位老兵,他与41名战友一起从湖北广水赶赴武汉,加入运力车队。他说,我们虽然不能像空降勇士们那样“神兵天降”,可驾驶军车行驶在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市区,也能给那些趴在窗口望着我们的武汉市民带去一些温暖和希望。
68个日日夜夜,运力支援队早出晚归、连续奋战,运送生活物资5601吨、医疗物资22类5000余件(套),累计行程19万公里,为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撑起了一条永不中断的“钢铁运输线”。
撤离的时候,武汉市民冲着胡欢和他的战友们竖起大拇指:“空降兵在,我们很安心!”
军史馆里,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提醒着黄继光的传人们:“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一往无前!”
上图:
那件写满电话号码的迷彩服已经收藏在空降兵军史馆
下图:
写满电话号码的纸条因涉及个人隐私,相关细节已作处理
(照片由空降兵军史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