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成立,推动了消防职业化,也开启了“中国近代百年消防史的新起点”。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房伟创作《烈火芳华》(济南出版社2019年11月),以消防战士葛宇航烈士英雄事迹为切入点,书写了一部以消防战士为主角的长篇报告文学。
扎实的采访与第一手资料的获得,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必然要求。《烈火芳华》的写作基于作者对葛宇航烈士家属、生前战友与好友的大量采访,以及对消防战士真实生活的多方调研与体察。作者的叙述平实、客观,呈现出大量生动细节,现场感、画面感极强的诸多片段,连缀成葛宇航烈士的一生经历。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并未因主人公的牺牲而终止,房伟通过采访那次惨痛事故中幸存的战士,通过对新一批“宇航班”消防战士动人故事的梳理,呈现出英雄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作者从一个个侧面,观照葛宇航烈士工作训练中与战友相处的种种细节,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此外,作品在叙事结构上“以点铺面”,以葛宇航烈士的成长轨迹与英雄事迹为“点”,发散开来,引出其战友尤鹤宇和刘军凯等人的故事,进一步引出受其影响与激励的更多消防战士的事迹与经历,展现出消防官兵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英雄群像。
《烈火芳华》采取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相互补充的叙事策略,不同的视角承担了不同的叙事功能。比如,对火灾事故现场的描写,“车间顶部由于钢架受高温烘烤,突然发生坍塌,连带钢架结构外围的两道混凝土圈梁和实体墙一起轰然垮塌。在水泥圈梁坍落的一刹那,宇航大喊:‘快闪开!’随后,他猛地用肩膀撞击他身后的尤鹤宇和刘军凯,使他俩脱离开最危险的境地。这时,一个巨大黑影朝他们压了下来,宇航几人躲闪不及,被重重地砸在墙体下。”在这段白描式的叙述中,作者不是参与者,而是记录者,将这次事故以写实的方式流畅地叙述出来,使读者清晰了解事故原委。
再比如,另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在事故中受重伤的消防战士刘军凯等人的记忆,回望这次事故,“我想呼应他,却不能动弹,耳边班长那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呻吟声,却仿佛格外清晰。这就是我听到的,宇航班长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声音了。”作者站在亲历者身后向读者复述。这种视角受限的叙述,还原了真实的事故场景。这种“真实”也更加震撼人心。
《烈火芳华》对材料的拣选,也体现了作家的匠心。作品对葛宇航童年的追忆,主要通过对葛宇航的父母亲属及小学班主任葛明义的访谈来完成。作者选取了几个具体事例,生动再现了葛宇航的少年形象。无论葛宇航童年时“解救小猪”的趣事,还是与同学打赌泅水渡河的经历,抑或是在学校中帮助困难同学、积极捐款的事迹,都体现了葛宇航自少年时代就表露出的性格特点——乐于助人且怀有英雄情结。这几个事例选取得巧妙,因为它们都是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写就,所以真实、鲜活,而富有文学性的编排使这一段故乡回忆中的热血少年与勇敢沉着的消防战士既遥相呼应又一脉相承。
《烈火芳华》的创作立场,是将消防员群体作为大写、立体、鲜活、有血肉的“人”来关照并重新审视。因此,书中不仅描述葛宇航及其战友在消防大队的刻苦训练、几次惊险的救灾任务,更着墨于细处,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帮扶、他们对异乡亲人的思念,更写到了家人对他们的牵挂与背后的默默支持。正是这些容易被忽视和遮蔽的日常经验,使得消防英雄的形象读来真实细腻、感人至深,这也正是《烈火芳华》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房伟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守护生命的强者们的坚强与担当,同时也不回避他们的脆弱与无奈。厚重的消防装备下,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年轻生命,肩上既有重于泰山的责任,也有家人贴心贴肺的牵挂。中国消防事业中那一场场化险为夷的传奇,都是由这些具体、生动的个体生命谱写的。怀揣着敬畏之心、带着理解的同情走近这些年轻的英雄们,《烈火芳华》最终描摹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存在和代代相传的英雄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