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2020年选一个年度关键字,“宅”字必然当选。
疫情肆虐,莘莘学子不得不“宅在家”度过漫长的寒假。在这闷得人喘不过气的日子里,他们不约而同地欣赏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画面比任何一部大片都要震撼,剧情比任何一个故事都要感人,它的名字叫“战疫”。
王月华、刘丽、刘海燕、陈颖、丰枫……提起他们的名字,就一定会想到他们的故事。就是这些平凡却又勇敢的人,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将这段暗淡无光的夜晚照亮。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只有看了这部电影才会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温暖,什么是人生的选择……
对于军校学员来说,最长的寒假里,他们很多人走过了最短的路——最远的距离不过是从一边的阳台到另一边的阳台。最长的寒假里,他们所有人也走过了最长的路——成长之路。突如其来的灾难,调快了一个人成长的时钟。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中,他们有人扛起了责任,当不成“主力军”就当志愿者;有人认清了使命,在不穿军装的日子更加坚定了从军的信念;有人体味着“家之温暖”,重新找到了和父母相处的方式……年轻的军校生们纷纷用有别以往的寒假生活,诉说着自己的成长。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它能磨炼人的意志。当你战胜它时,它必会成为你辉煌的记忆。”今天,当我们回头观望时才发觉,厚重的冰雪已经融化成水,深藏的种子正在绽出新芽。
(贺逸舒)
有一种成长叫逆风而行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 陈安毅
“本想在寒假‘放飞自我’,没想到却上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课。”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陈安毅
我的家乡,在湖北枣阳市熊集镇当咀村,那里离武汉不远,原本宁静而安详。
疫情来得猝不及防,紧张感迅速蔓延。拜年祝福从“恭喜发财”变成了“平安健康”,村里的大喇叭一遍遍播放着防疫相关提示,手机上每个App都在推送疫情相关情况。一开始那几天,确诊数字翻跟头似的往上跳。
除夕夜,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解放军。同为军人的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将一纸申请书递到了村委会,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
临时搭建的检查关口很简单,一顶棚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尽管时节已近立春,村口的早晚依旧很冷,脚有时冻麻了,我们就在原地跺跺脚、跑一跑、跳一跳。
一天排查时,我看到同村一位老人准备外出,没戴口罩。我和另一个志愿者去劝他,大爷却十分固执。我给他讲疫情的严重性、讲当前的形势,足足“唠叨”了半个多小时。当我说到防疫人员的工作时,老人听得十分认真。尤其是当他得知我们这些值班人员还要站夜岗时,他的脸上露出愧疚的表情。“我还是不给你们小年轻添麻烦了。”老人摆摆手,终于回了家。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目前村子里老龄人口比较多,他们大都防范意识不强,有时候固执己见可能是因为不了解情况。如果我们真正耐心劝说,他们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真心,配合我们的工作。
我主动请缨,以居家老人为重点,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分发口罩等防疫物资。平时,我也会通过微信群发布疫情实时情况和辟谣信息。久而久之,跟村里的老人们混熟了,他们也乐意听从我们的建议。甚至还有一位老妈妈专门来到防疫点,给我们送了橘子和几条鱼。
最令我欣慰的是,身处疫情最为凶险的湖北省,我们村子无一人感染。在这个最长的寒假,我看到了责任,也扛起了责任。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微弱得就像萤火虫的光,但千万只萤火虫汇聚在一起,就足以照亮前行的路。
(方姝阳、陈 勇整理)
有一种眼神叫柔和坚定
■空军军医大学学员 张 磊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与未来的职业如此接近,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有个名为‘使命’的小精灵从天边轻轻扇动翅膀转瞬飞至眼前,落在我的心头……”
——空军军医大学学员张磊
“对我们来说,必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快速调整治疗方案……”听到电视里熟悉的声音,我猛地抬头。电视中,记者正在采访一名重症医学专家。他穿着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模一样的隔离服,布满水雾的护目镜和口罩把他的脸遮得严严实实。旁边的字幕打出他的名字:张西京。是了,这是教过我的张西京教员,他现在就在火神山医院。
在学校时,张西京教员曾给我们带过实践课程,那时的他满面笑容,容光焕发,身着笔挺的军装,脚上的皮鞋一尘不染。他虽然看着和善,但是对我们的课程要求极其严格,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他绝对不允许我们出现任何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以至于我们都有点怕他。
然而,这次出现在重症监护室的张西京教员,似乎和我印象里的他有点不太一样。护目镜下,他的眼神柔和而且坚定。一位病愈的患者接受采访时说,是护目镜下张西京关切的眼神,给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希望。
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上看到熟悉的人,我并不觉得惊讶。年前我就在学校附属医院请战书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有平时给我们上课的教员,有校机关的领导干部,也有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师兄师姐。他们让我真正理解了“军医”两个字的含义。军医军医,先军后医。所谓军人的使命,面前是战争,身后是和平。所谓医者的天职,面前是危险,身后是平安。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还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并不畏惧吃苦,只是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这一次,身边勇赴前线的战友们,却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除夕夜,我的朋友圈被一则报道刷屏。教员和同学们纷纷转发了一张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医疗队赴湖北抗击疫情的照片。照片中,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友们,站在复兴号高铁前,齐刷刷敬了一个军礼。他们有人微笑,有人激动,但所有人都有一个相同的表情,那就是:坚定。无论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穿上迷彩服转身的那一刻,他们就成了无畏的战士。
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想,我愿意成为这样一名勇敢的人。
有一种力量叫坚不可摧
■陆军工程大学学员 韩子轩
“我一直在努力积蓄力量,有朝一日,国家需要我,我便能挺身而出。”
——陆军工程大学学员韩子轩
前些天,国防部发布的一条新闻让人泪目:目前,驰援武汉的军队医护人员依然在坚守岗位,一如既往地支援地方抗击疫情,一如既往地全力救治患者,一如既往地推进科研攻关,努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向祖国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战斗到最后,这是人民子弟兵的坚持。
其实不只是子弟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万白衣战士云集湖北,广大基层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无数志愿者走上街头……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东海龙族撕鳞作甲,给敖丙添行头的场景。所有龙族的鳞片聚集起来,便成了刀枪不入的盔甲;所有的信念聚集起来,便成了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力量有一个恢宏的名字:民族凝聚力。
3月初,“逆行老兵”王国辉第三次奔赴武汉送菜。我一直在关注他的新闻,是他让我看到,危难关头,一个普通人居然能够迸发出这么大的力量。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在北京武警总队特警支队服役。大年初二,父亲带着我主动报名做志愿者。从门口站岗到挨家挨户排查,父亲严格按照标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我没有问过他原因,但是我知道他只是想为集体、为国家出一分力,为疫情期间还在辛苦工作的社区工作者们分担一些工作。我和父亲一起站岗的时候才发现,这名已经退伍24年的老兵,军姿站得比我还要标准。离开部队这么久,他的习惯从未改变,一颗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心从未改变。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面前,我们正在努力把不幸变成磨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最硬的“鳞”献给祖国,将无数微小的力量汇成洪流,为祖国织就一件无坚不摧的铠甲。
(黎 炜整理)
有一种爱叫在你身边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 王志博
“以前总感觉假期太短,短暂的假期‘分配’给父母的时间又总是最少的。在今年这个‘超长待机’的假期里,我才发现,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永远不嫌多。”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王志博
上一次像这样长时间聚在一起,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我上了军校,父亲又调到外地上班,我们一家人几乎分居三地。这次受疫情影响,我推迟开学,父亲在家办公。细细想来,这个假期竟然是我这几年来陪伴父母最久的一次。
许久未回家,我陡然发现,父母正在我不知不觉间悄悄老去。母亲越来越寡言少语,原本威严的父亲变得孩子气。我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
父亲抽烟抽得越发凶了。我稍微劝他两句,父亲居然像个小孩子一样跟我拌嘴。偶尔被我唠叨烦了,他表态也愿意少抽两根烟。我试探性地先从这里下手,“你的烟被我藏起来了,就在你卧室,想抽烟就慢慢找吧。”父亲也没有生气,只是狠狠瞪了我一眼,就到处排查起来。
10分钟、20分钟过去了,看着还在东翻西找的父亲,我偷偷从背后拿出来一根烟递给他。“你看,这是什么?约法三章,上午只许抽2根,这是第一根,同意就给你抽。”父亲连声应着“听你的,听你的。”
我知道父亲戒烟只能循序渐进。几天过去,父亲抽烟从原来的每天一盒,减少到现在每天6根烟,我心里也有些得意。
每天晚饭2个小时后,是我们一家的健身时间。
“今天咱们做静蹲,对膝盖特别好。”我做了个开场。母亲早已换上了她的新运动服,在我身边准备好了。“这个动作很简单,上半身靠墙,膝盖弯曲。”我做了个示范,母亲学着我的动作半蹲了下去。“小腿要与地垂直。”我扶着母亲,一点点纠正她的姿势。母亲爱干净,每天总有忙不完的家务,但她还是愿意抽出时间来陪我做一些她可能并不感兴趣的运动。这是她宠爱儿子的方式之一。
最长的寒假里,我似乎找到了和父母相处的新方式。和父母相处,唯一的秘诀就是“爱”。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因为他们爱我,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我的“管束”。相信经过这次漫长的寒假,身为军人不能常伴父母的我,不用再担心以后会因为距离与父亲母亲产生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