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吉 象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又是一个播种绿色的大好时节,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植树造林从南到北铺展开来。古人常把种树与树人相提并论,细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用人观颇有裨益。

《管子》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一论述被人们概括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古人的育人思想中,至少我们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人才颇为难得,育才是一件非常艰辛、需要花极大气力的事;二是抓好了可以“一树百获”、获得丰厚回报。为什么?因为对于稻谷,投资一次只能收获一次;对于树木,投资一次可以收获十次;但对于人才,投资一次却可能不断地有收获,是最利长远的投资。

古今中外,凡是有远见、干大事的人,都十分注重人才培育,不惜立善法、出奇招,在吸引和造就人才上下功夫。清代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中写道,“文武全才原不易得”。如何多得?在其所在的年代有如下制度安排:汉人“文试先较弓马,武试俱考策论,监生准武乡试,武举准文会试”,鲜明树起了“文武兼备”的选人用人导向,从而有了刘廷玑“立法最善,自然奇才并出,而国家收得人之庆矣”的感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提议,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关键资源。牢固确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从长计议育人才,多岗锻炼砺人才,方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里说的“天”,即指树木生长的环境和规律;这里说的“性”,即指树木的本性。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其种树的要领是“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管理经验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样树木便能“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种树和育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常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如何尊重?应该学习郭橐驼的办法,顺乎人才成长的规律,满足人才成长的内在需求。当年,为保证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投入科研,聂荣臻元帅牵头制定了一个被称为“科学工作十四条”的文件,作出“保证科研人员每周有5天的时间搞科研”“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检查科学工作计划”等规定,从而使科研工作者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和使用人才,重在激发人才的内在活力与持久动力,除保证他们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外,重要的是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专其能、攻其力、尽其用,为强国强军事业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坊间还有一句“人挪活,树挪死”的俚语,对于用好人才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人才,有时将其适度地挪一挪,不仅能盘活人才资源,还能使人才适得其所、大展宏图。笔者曾了解到,某部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科研单位,科技人才济济。有段时间,为防止科技人才外流,该单位设置了一些门槛“土政策”,堵塞了人才流动的渠道,结果导致科技人才队伍缺乏活力和创新。后来,在上级机关指导下,疏通了人才流动渠道,使一大批干部得到交流,达到了“走好一棋,全盘皆活”的效果。强军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员组成是一个互相链接的链条环路,既需要相对稳定,也需要合理流动。把每一个人都流动到最合适的岗位和专业上,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