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要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

为抗疫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许怡真

五色疫情图、复工率五色图、健康码、智控指数……我国国内抗疫斗争迎来阶段性胜利的背后,离不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硬核”科技的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人类战胜病毒离不开科学技术。

遭受疫情冲击后,中国第一时间成立科研攻关组,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逐步深化对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规律的认识,为研究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迅速筛选评价有效治疗药物,建立了适合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建立形成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检测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灵敏度和便捷性;5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各类新型防范举措纷纷应用,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防线”上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是中国科研人员拼搏奉献的结果,也是在全人类与病毒斗争中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的成果,给全球抗疫前景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深入沟通。德国和中国科研团队联手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体结构,有助于抑制剂研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表示将动员、协调和整合资金,共同支持两国科学界为疫情防治提供科技保障和决策建议……可以说,同舟共济、合作共享贯穿着中国抗疫科技攻关的全过程。

在与各国加强科研合作的同时,中国应用高科技抗疫实践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启发。多米尼加技术专家希德克尔·莫里森近日制作了视频短片,点赞中国使用现代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医院,机器人可以代替护士为病人送药品或食品,以此减少医患之间的直接接触。在社区,无人机和机器人不仅用来消毒,还可以提醒居民回家隔离并采取防护措施。机器人被用来检查电网、维护电路和电信设备等,这样就减少了工人被感染的风险。”泰中商会副主席派奇也表示,中国在多个地区推行远程检测病毒并开展治疗的高科技诊断系统,这些自动诊断系统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病毒检测准确率高达96%。他还列举了诸如能够24小时熬制草药的机器人、无人机运送急需医疗物资等诸多高科技手段,认为这些创新产品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际,战胜疫情离不开科学技术。但是,仅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还远远不够。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独善其身,各国需要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为赢得这场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之间的斗争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①:4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内,杭州城市大脑精密智控防疫系统显示疫情防控动态各项实时数据。

图②:3月26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在中国援建伊拉克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指导伊方检测人员操作核酸提取仪器。

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