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天路弯弯守平安

——记西藏自治区公路局雁石坪养护段路政所负责人次军


■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通讯员  张  鑫

一阵“回旋风”,让西藏安多县雁石坪镇出现倒春寒,也让次军的心悬到了嗓子眼。

当下正是雪域高原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进出藏车辆明显增多。作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枢纽重镇,雁石坪也成为不少南来北往客的必经之地。

前方一辆军车驶来,次军在路边立正站好,抬起右臂。一个标准的军礼,“暴露”了他的从军经历。

1997年,次军入伍来到西藏军区某工兵团,从此与天路结下不解之缘。

加入“哪里不平哪里有我”的工兵序列,次军所见是山、所遇是川,很快成长为出色的探路者:修路、架桥技能全面过硬,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操作手”等荣誉。3年后,次军脱下军装,转战地方。虽然城镇岗位诱人,但他申请到平均海拔4700米的西藏自治区公路局雁石坪养护段工作,甘当天路“守护神”。

报到当晚,次军就抓紧熟悉公路护养相关资料,伴着孤灯熬到拂晓。然而,次日出工,不熟悉作业流程的他先试着清理路面杂物,工友们却先填补坑槽……

军人出身的次军没有向一时的挫折低头。从普通工人到工区长,后来又当上路政所负责人,勤学肯干的次军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公路养护经验。

“车多遇上下雪,最容易出事。”次军正说着话,就看到一辆越野车如脱缰野马滑出路基,好在有惊无险,车刮掉了漆,人没事……

目送越野车安全驶离,次军召开短会,进一步完善抢险保通预案。他所在的八工区坡陡弯急,雪大气温低,怎样降低行车安全隐患?如何提升应急抢险能力?次军清清嗓门,叫响战斗口号:护路保通全覆盖,关键少数作表率。

而他,更要作“关键少数”的表率。次军提高保通级别,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工友轮流值班,随叫随到。他则担任“一号巡路员”,一有时间就上路巡查,带头统计上行下行车辆的流量变化。

与次军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有一手”。次军张开十指,满手老茧,天路上的许多保通经验,都出自他这双粗糙有力的大手。比如,设施缺损影响行车安全,可以突破先报告后补救的限制,急事先办再补报告。又如,补坑不怕费料,要求按照“圆坑方补、小坑大补、浅坑深补、及时修补”的原则,使公路病害“手到病除”。再如,推行预防性养路计划,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放大看,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有困难,找次军”是天路行者的共识。2017年9月,李云一家自驾游经过雁石坪附近的无人区时突遇翻车,孤立无援的他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深夜,李云看到了远方出现一束微光。“快看!有光!”李云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摇醒处于昏迷中的家人。

那束微光由远及近,是次军在带队夜巡。那一夜,高原大雪,寒风呼啸,但坐上路政巡逻车的李云一家个个心暖。“现在呼吸好一点了吗?”“要再喝一点温水吗?”次军像对待家人一样对他们关怀备至。

大雪又不期而至。青海一家物流公司的车队被困唐古拉兵站路段,进退不得。次军逆行而战,除障保通。支援力量调集保障物资前往堵车路段,大家众志成城,耗时四天三夜,终于打通“雪梗阻”。听到司机鸣笛致谢,次军下意识地回敬标准军礼。

虽然离开军营多年,但次军无数次梦回吹角连营。他的“口头禅”,依旧兵味十足,“看我的”“跟我来”……

参军三载,受用一生。次军把当兵时的好习惯,用到养护作业中:出工前先检修车辆,提醒工友穿戴标志服和帽子;施工时设置安全标识,做好预警;接装后带头熟悉性能,做到“门儿清”……

迎着天路上的第一缕晨光,次军又踏上护路征程。尽管身上的衣服从绿色军装变成橘红色工装,但不变的是他焐热高原的滚烫初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