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塘波记忆


■吴重生

有的地方,会因为特殊的历史事件、特殊的历史人物,而被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犹如历史为其留下的胎记。浙江省浦江县花桥乡塘波村,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景点,是与解放军金萧支队在此建立红色政权“江东县政府”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1942年7月,中共兰北浦南区委在塘波村建立了情报联络站,并相继组建抗日民兵自卫中队,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挑起内战纷争,为争取和平,我党主动撤出包括浙东在内的南方八个解放区,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1948年6月21日,在中共浙东临时委员会、中共路西工委领导下,中共江东县工委、江东县政府,在浦江塘波村陈姓祠堂宣告成立。

在面临敌人围剿、异常残酷的斗争环境里,江东县委、县政府领导浦江、桐庐、建德、兰溪四县边境地区的人民边打游击边开展各项建设,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浙东解放军金萧支队以江东革命根据地为支撑点,渡过富春江,同皖南游击总队会师,打通了浙皖走廊,为1949年4月配合解放军大部队在皖南渡过长江作出了贡献。

1949年5月22日,金萧支队撤销包括江东县政府在内的游击行政区建制。“江东县政府”这个名称取消了,但“江东”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塘波村,也由此成为革命历史的“活化石”。1984年,塘波村原江东县政府旧址,被确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也被辟为金萧江东英雄纪念馆。

群山环抱中的塘波村,有一种古老、静谧之美。在海拔近600米的山腰上,白云缭绕之中,村庄房舍时隐时现,宛若人间仙境。村落背倚重重山峦,面朝广壑深谷。从大山深处奔涌而来的山溪穿村而过,终日有“泉水叮咚响”之趣。近700年来,村民们依山而居,掬泉而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塘波村逐渐繁衍成为一个有着数百户人家的大村落。在村之南,有高山巍然耸峙,与村落成“隔谷对望”之势。村北山坡上,新房旧舍紧挨着,密密麻麻,历史的沧桑写在墙壁上。

我与塘波村邂逅的日子经常都是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红色春联,炊烟四起,笑语声喧。从长岭古道拾级而上,身旁的红枫、银杏、黄杨与远处的苍松翠竹遥相呼应,令人神清气爽。村舍高低错落有致,青石板路的转弯处,猛然见一两处奔腾的山泉水,仿佛才露了一个头,就又钻入地下,遁得无影无踪了。山里人淳朴而聪明,他们将青色毛竹纵向剥开,一分为二,劈去关节,作联接管道,将山泉水接入家中,作淘米、洗衣之用。

塘波村不但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有着厚重的历史。陈氏宗祠外有一对圆鼓形石马,二进中堂上悬挂着一口古钟,乃乾隆四年所铸,是塘波村钟鸣族聚的见证。而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易安书院,则是同邑前吴村先贤吴凤来讲学的地方。吴凤来于1760年连中三科,“蓝袍未旧紫袍新”,被传为佳话。吴凤来学富五车,博闻强记,有《春秋集义》《小草序文稿》传世。他的讲学给塘波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江东父老今犹在,盛世续唱英雄歌。如今,“江东县政府”已进入历史博物馆,“江东”二字也被村民注册成了无公害高山蔬菜的商标。近年来,塘波村围绕“红色塘波”建设目标,依托红色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古道修复、红色教育基地和夏令营基地等工程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之中。走进新时代的春天,古色古香的红色村落塘波,处处生机蓬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