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云商业、云制造、云医疗、云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传统产业受阻的同时,一个个数字经济新业态崭露头角,给社会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彰显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定力和潜力。
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26个年头。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技术变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未来数字经济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图景?记者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
新业态
线下暂停带来线上“繁荣”
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隔离病房,一款不需要防护服和口罩的远程医疗机器人正在协助医务人员工作。它可以替代医生完成查房、床边指导等工作,一定条件下能够避免医生多次穿脱防护服、滞留隔离区时间过长带来的感染风险。
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如何避免因人员大规模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工信部组织3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二维码、小程序等方式查询本人14天内到过的所有地市、境外国家或地区信息,推动防控工作更加精准,有效避免瞒报漏报等问题。
“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数字经济都为战‘疫’提供强大支撑。”何伟说。
他认为,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有效支撑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并没有因疫情冲击而发生质的改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超过35万亿元,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增速仍能够保持GDP增速的2.5倍左右。”
此次疫情仿佛给线下生活按下“暂停键”,而反观“云端”的热闹景象,我们似乎能从中窥见未来社会发展一斑。
受疫情影响,餐饮、教育等行业线下消费受阻,人们将消费需求转向线上: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数字化形式为主体的行业快速增长,也给以电商为代表的新零售行业带来新变化。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修建过程中,上亿中国网民成为“云监工”,通过5G网络实时观看施工直播;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过程中,各地专家通过5G技术和远程CT扫描等实现异地会诊;通过5G网络和云视讯系统,山东青岛完成12个重点项目“网上签约”,上海浦东新区推动20多个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疫情期间,与数字经济有关商业模式的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消费和生产领域,也体现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等社会治理体系方面。”何伟分析道,“在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下,许多传统产业在尝试通过数字化克服空间障碍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看到了数字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此为契机,产业界会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于产业发展主战场,未来产业运转效率将加速提升。”
新基建
异军突起得益坚实“地基”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然,这一现象不是凭空出现,数字经济也并非“空中楼阁”。
网络购物、餐饮外卖、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这些因为疫情而“走红”的生活方式已发展多年,只是这段特殊时期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网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事实上,数字经济异军突起的背后,是蓬勃发展十余年的电商行业和走进千家万户的扫码支付,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从2G空白、3G跟跑、4G并跑到5G引领的重大突破,是8.29亿网民规模背后的巨大市场。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了顶层引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战略推进体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何伟表示,这也为此次疫情中大规模数字化应用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2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也从20.8%扩大到34.8%。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浙江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出台多项举措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发展;广东省强调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推动加快向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转变。
其中,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底层支撑。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短期看,‘新基建’能在当下快速扩大有效投资,进而促进消费,有利于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何伟举例道,以5G网络建设为例,既能够带动相关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又可以培育壮大在线教育、智能家居、沉浸式游戏等消费。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累计投资超过3.5万亿元,5G商用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还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从长期看,‘新基建’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产业链进行改造,可以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和智能决策,有助于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助推经济的转型升级,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发展基础。”何伟说。
新功能
“附加题”成为“必选题”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我国经济带来影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趋势并未因此改变。可以预见,疫情之后,我国经济将迎来巨大的新机遇。
有观点认为,如果说过去20年是数字经济从诞生到成长的懵懂过程,那么今天,数字经济新业态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数字经济也从发展的“附加题”变为“必选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本质、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构建好这一全新业态。
“这次疫情袭来,打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传统习惯,用户、企业、政府对于数字化的认知也发生转变。”何伟表示,过去,在线办事系统难用,线上问诊难推行,企业缺乏数字化改造动力。经此一“疫”,许多行业都逐步接受甚至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首先,数字经济为服务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疫情期间,“宅经济”将各种线上服务推到了行业前沿。在未来发展中,这项服务有望热度不减。在线教育行业,线上教育资源加速整合,可视化教育工具逐步丰富,教育服务向个性化、精细化、分层化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基于5G技术开展的远程医疗,提供远程会诊、查房、影像云等,避免医疗资源拥堵和偏远地区看病难问题;电子商务行业,社交电商、智慧零售等模式创新发展,配送链优化升级,实体店铺向电商化方向发展,无接触配送满足用户即时需求成为未来趋势……
其次,此次疫情也推动工业互联网进程加速推进。可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工业互联网通过促进制造业资源协同、按需生产、精准管理、服务转型,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可有效提高企业在供需匹配、融资对接、用人管理等方面的协作效率,并助力企业实现运程调度、智能决策、在线办公等领域的发展。
第三,加快了数字化治理进程。将“健康码”“大数据+网格化”等数字化手段与疫情防控融合在一起,在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实现“精准抗疫”的同时,我们还能看到这项手段给未来城市管理带来的现代化新模式。
最后,何伟总结道,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保障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加速普及,无不展现出数字经济的价值与潜力。长期来看,数字经济将有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政府、产业、企业和社会行为模式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