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亲如兄弟,不宜“称兄道弟”


■谢文剑 杨 宇 本报特约记者 赵 欣

第73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中士陶铸最近有些郁闷,平日里和大家相处融洽的他,却被教导员何磊平“开了刀”,当面挨了一通批评。

陶铸平时训练刻苦,专业技术精湛。作为营部的卫生员,他经常到各连队巡诊,为战友送医送药,是大伙公认的“好同志”。

“好同志”为啥会挨批?这还得从前不久发生的那件事说起。

上周三上午操课前,卫生连指导员蔡春旭来到营部,准备向教导员汇报工作。

在一旁准备训练器材的陶铸,自认为跟指导员私交不错,看到他来到营部,便立马笑着打了个招呼,并像往常那样问候了一声:“旭哥好!”

谁知这一“称兄道弟”,却被在一旁的教导员当场纠正:“陶铸,当兵就得有兵样。关于礼节礼貌,条令是怎么规范的你不清楚吗?”

教导员的一番话,让原本一脸灿烂的陶铸尴尬不已。他迅速调整军姿,标准有力地向蔡指导员敬了一个军礼。

礼是敬了,可陶铸还是有点想不通:“我最近没做错什么啊?教导员早上还跟我有说有笑的,这是吃火药了吗?真是躺着也中枪!”陶铸越想越觉得委屈,往后几天,他看到教导员也是绕着走。

或许是看出了陶铸的心事,一天晚上熄灯后,教导员把陶铸叫到办公室。简短的开场白后,他向陶铸说道:“作为卫生员,你工作尽心尽责,平日里大家有困难,你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前,在官兵中口碑很好,和大家处得也像兄弟一般,这点值得肯定。但‘亲如兄弟’不等于相互之间可以随便‘称兄道弟’,条令条例有明确规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

没过几天,在军人大会上,教导员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评。他在会上说道:“战友之间的‘兄弟关系’不是江湖上的‘哥们义气’,只要穿着军装,就不能忘记最基本的礼节礼貌。有些同志见到干部骨干,习惯于微笑、点头、以称兄道弟的方式打招呼,看似官兵关系融洽,实则是条令意识淡化的表现。长此以往,会侵蚀部队的风气。”

透过此事,该营还以条令为准绳,将“军队内部的礼节”作为基本依据,严格对标查找问题,逐项抓规范,逐条抓落实,狠抓官兵日常作风养成。与此同时,他们围绕“讲礼节,重细节,立起军人好样子”展开群众性讨论,利用板报、橱窗等载体,拓宽学习途径,浓厚学习氛围,引导全体官兵规范自身言行。

一个个标准的军礼,一句句响亮的“报告”,耳闻目睹这些细小的变化,陶铸在心里愈发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才是军人该有的样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