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行动中,军地卫勤力量创新举措,建立了“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危重症医院”构成的分级救治体系,对疑似、轻症和中、重症患者进行分级、分类、分流救治,有效提高了治愈率。这种分级救治模式,来源于战争实践,并在战场卫勤保障行动中不断发展。未来,分级救治将以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形式,登上信息化战争舞台,为维持、提高和再生战斗力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基于实战的救治分级
伤病员救治是战时卫勤保障的中心工作,关系官兵生命,关乎部队士气,影响作战胜负。分级救治是战时卫勤保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从“就地治疗”和“单纯后送”发展起来的。冷兵器时代,伤员一般实行就地、随队治疗。进入火器时代,通常把火线伤员转移到环境比较稳定的后方进行集中救治。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对伤员在战地简易处理后送往后方医院,实施分阶段救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面对批量伤员救治的难题,世界各国有意识地按照“阶梯”组织实施伤病员救治与后送。我军经过丰富的战争实践,在朝鲜战争中,基本形成了“三区七级”的分级救治模式。实际上,分级救治是在出现成批伤病员和救治环境不稳定时,将救治活动分工、分阶段、连续组织实施,有效破解批量伤病员出现和战场医护不足、床位有限之间的客观矛盾,提高卫勤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此次战“疫”行动中,军地医疗机构通过分级、分类、救治和后送,将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从时间、距离上分开,由若干救治机构分工实施,共同完成,极大提高了救治效果。未来战场上,随着作战样式的革新、作战编成的变化、保障需求的增长,以及技术和装备的进步,分级救治的组织形式将不断改进。
未来信息化战争,提高伤病员救治效率和效益的基本策略是简化医疗救治阶梯,前伸优良救治技术,加快后送速度,构建“前沿稳伤、立体后送、阶梯救治、前伸加强”的分级救治模式。在各个救治阶梯中,前一级救治为下一级争取时间、打下基础,后一级救治对前一级进行继承和完善,但救治分级并非一成不变,需要着眼实战进行灵活调整。为此,应当转变以某一军种为主导的做法,确立更加适用于各军种特点的组织形式,统一调配、部署救治和后送力量,统一对三军伤病员实施救治与后送;转变以建制为主的思想,确立以支援为主的理念,在分区分级的基本原则下,尽量简化救治阶梯,将野战医疗所、专科手术队等优质力量前伸配置;转变逐级后送为主的方式,拓展立体后送手段,利用卫生列车、卫生飞机、救护直升机、医院船等平台建立救治分级,越级后送伤病员,切实提高救治与后送效率。
打造卫勤战救“四条链路”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救治技术是基础。国家先后出台多个版本的诊疗方案,军队和地方政府也推出各具特色的诊疗措施,目的是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疾病救治技术。战场医学救治技术是军队卫勤力量保障打赢的看家本领。战创伤与战时疾病的救治与一般临床伤病治疗有显著差异,致伤机理和处置措施有火器伤的独特规律。据统计,战时治疗一名普通伤员平均涉及16个专科,复杂伤员可能涉及50多个专科。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与“死神”抢夺战友生命,需要打造完整、高效的卫勤战救链路,最大程度提高伤病治愈率。
技术决定战术,战术牵引技术。卫勤战救技术链,既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进步,也取决于科学运用这些技术的勤务技能。未来战场,应当着眼卫勤战救重难点,打造“四链”。首先是战伤救治链。应遵循战伤救治规律,着眼急救到康复的基本过程,瞄准初级到高级的技术体系,打造“战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康复治疗”的技术链路。同时,针对现代战争枪伤比例下降,炸伤、烧伤、冲击伤、复合伤、海水浸泡伤增多,新概念武器伤渐露端倪的趋势,重点发展军事特色医学,加强急救、骨科、胸外、脑外、烧伤、重症、麻醉等战创伤救治和高新武器损伤防治专业建设,提升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其次是疾病预防控制链。着眼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打造“流行病学侦察、疾病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突发卫生事件处置”的技术链路。第三是核生化医学救援链。强化军队在核生化应急医学救援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潜艇、空勤等人员的特勤保障能力,打造“侦、检、消、防、救、送、治”的核生化医学救援链路。最后是不可或缺的卫勤战救组织链。应着眼批量伤员救治的组织,打造卫勤力量“编成、携装、投送、展开、感知、指控、救治、接送、导诊、供应、补充、维修”的勤务链路。
把握战时分级救治“两个关键”
截至3月18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6698人,治愈出院突破4000人。军地卫勤力量抓住疫情防控的两个关键,一方面设置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员,隔离病源,对症治疗,降低感染率;另一方面快速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战时分级救治,也要抓住“牛鼻子”,其中急救和确定性治疗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资料显示,在常规武器战争中,阵亡者有40%伤后立即死亡无法救治,25%于5分钟内死亡,救治机会渺茫,剩余的35%,有15%死于30分钟以内,20%死于30分钟后。由此可见,战场急救至关重要,是减少阵亡、提高治愈归队率的第一个关键。高质量的急救能够有效延长伤员生命,但真正解决问题还在于彻底消除伤病原因和并发症的确定性治疗,这是第二个关键,是维护伤病员生命和恢复战斗力的根本性措施。
把握住急救和确定性治疗两个关键环节,就能扼住“死神”的咽喉,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强化急救能力,离不开实战化训练,应当加强广大官兵自救互救和卫生人员战救技能训练,夯实一线救治能力的根基;需要提升应变能力,尽力加强一线,保证急救有足够的力量,条件允许时,将救治机构前伸配置;还要充分利用无人智能化手段优势,发展适用于前沿火线、敌方火力区的卫勤技术和装备。强化确定性治疗能力,需要军队医疗机构练好内功,通过岗位训练、技能比武,夯实过硬专科技术;需要融入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使医疗保障逐渐走向智能化。此外,确定性治疗还应当确立整体观念,将局部处理与整体功能结合起来,把外科处理与内科治疗结合起来,把生理修复与心理康复结合起来,釆取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保证伤病员尽早康复。
坚持分级与时效辩证统一
时间就是生命,遭受创伤的人体,其自然存活时间是有限的。战场上,医疗救治措施的干预时机至关重要,措施及时有效可以挽救生命,时机把握不好则可能造成生命终结。这次疫情防控中,军地卫勤力量按照“应收尽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收治新冠肺炎病人,保证了患者的救治时效。分级救治与时效救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分级和时效存在矛盾,时效救治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病员得到确定性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伤死率,而分级救治则要求把救治力量进行分级部署,救治措施分阶段实施,把救治过程从时间、空间上分隔开来,客观上会影响救治时效。另一方面,分级和时效又是统一的,分级制约着时效,而时效又为分级的确定、力量的配置、后送距离的把握、运输工具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时限标准。
坚持分级与时效辩证统一,就是要以时效救治指导分级救治,并把分级救治与时效救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伤病员救治的组织形式与保障方式更加协调与优化,努力做到分级与时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组织效能上,可借鉴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经验,让卫勤指挥深度融入作战指挥链,依托“一张网”“一幅图”,实现高效的卫勤组织指挥。在行动能力上,着眼实战需要建立卫勤力量战斗化编成,重构人员比例结构,对军人、文职人员等进行科学编配、优化组合,提高行动速度。在机动性上,按照体系化、集成化的理念,合理配备卫生装备器材,提高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逐步实现卫生装备器材的模块化、车载化和信息化。依托实战化演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全方位摔打卫勤力量,专攻精练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快速救治,全面提升卫勤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