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洗功利,以“俭”洗浮华,以“戒”洗得失
古人诗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生在世,身上心上难免“惹尘埃”。身上有尘,衣服可挡,洗澡可除;可“心中尘”却是看不到的,消除不易。“身上尘”只是脏了衣服,污了脸面;而“心中尘”脏的却是心灵,若“尘”多了,蒙蔽了心灵,就会走错路、做错事。可见,洗心比洗衣服、洗脸重要得多。可现实中,人们对洗“心中尘”想得不多,做得更是远远不够。
宋代人邵雍认为,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洗去可见的“身上尘”很重要,而洗去不可见的“心中尘”更重要。常洗“心中尘”,首先要以“静”洗功利。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王阳明用独坐静思之法,修成省察克治之功。当一日喧嚣过去,寻一方静处,让心灵沉静下来,三省吾身,除急功近利之思,消追名逐利之想,让心灵的燥热退却,重回澄明。其次要以“俭”洗浮华。一些人宴必奢华,吃必高档,却不知“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其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毛泽东身为国家主席,却仍穿着补丁连补丁的睡衣;周恩来担任总理后,用餐时还将掉到餐桌上的饭粒拾起吃下,节俭之风令人心动。思之学之,必能品德日进、操守渐丰。最后要以“戒”洗得失。心中灰尘,皆因患得患失而来。“戒”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是非的界限,懂得言行的尺度,了解法度的范围,做到言行不出界,举止不逾规,得失不越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心灵的安静祥和。
作为平凡人,立身处世不可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是,却可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常洗勤洗,让自己的“明镜台”始终清白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