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写熟悉的生活和领域

——读作品集《我们点亮星空》


■徐贵祥

姚杜纯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便“认识”她了。那是1993年夏天,我和她爸爸到山东的一支部队采访,路过济南的时候,她母亲抱着她与我见了一面。今年春天,我到某部队举办的创作班讲课,她就在那个班上。时光流逝,似乎一眨眼间,她长成大姑娘啦!而且还搞起了创作,并且还有了点小小成绩,让我这个做长辈的感到挺欣慰。

姚杜纯子的这部作品集《我们点亮星空》(中国文史出版社),收录了她近几年发表的一些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题材主要是围绕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这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神秘领域,蕴藏了丰富的素材,是一个文学的富矿。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写到了聂荣臻元帅,通过聂帅俭朴过生日这么一个细节,以寥寥数笔便把这位我国国防科技战线主要奠基人的高风亮节和博大情怀展示给了读者,其感人效果不比一篇万字长文差。钱学森是两弹元勋,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科学家,作者写钱老,没有写他搞科研,没有写他的伟大成就,仅仅通过钱老“不爱钱、不为钱”等几个小细节,就把钱老写活了。尤其是当我看到钱老为了我国的导弹火箭事业,一辈子无数次去大西北奔波,却没有就近去一趟他特别想看的敦煌莫高窟,看一眼他所钟爱的飞天壁画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样的人生境界,几人能有?

《从追赶到超越》中的金怡濂院士,他用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进,不间断地砥砺前行,终于使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对欧美国家的超越,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他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中的原公浦,一位亲手切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铀-235半球的顶级车工,用一生坚守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在《航天员刘洋》中,作者把刘洋从一名小学生到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大量的细节令人过目不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刘洋的执着追求和坚毅进取的时代精神,她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跃然纸上。

姚杜纯子写得最多的是酒泉和西昌,那些地方是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她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西昌工作,在航天一线耳濡目染,火热的生活便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写出来的东西显得比较鲜活质朴,有一种真实感人的力量。她笔下的酒泉的大风、戈壁滩的沙子、西昌的发射场、马兰的核试验场,都是有灵性的。我一向提倡作家,尤其是年轻写作者,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获取生活的赐予,向生活要作品,主动到火热的军营一线去锻炼,去体验,去自“讨”苦吃,趁年轻打好底子,只有有了生活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积淀,才能在文学的跑道上跑得更远。

当年我入伍时,正赶上南线战争,正是战场上那一段血与火的生活、生与死的体验,让我站在了文学的起跑线上,并且几十年来一直有底气在身。所以说,像姚杜纯子这样坚持到一线去,坚持写熟悉的生活和领域,探索和发现新鲜题材,路子是对头的。当然,她现在只是一个刚入门不久的文学新人,小荷才露尖尖角,她的作品尚显幼稚,但只要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假以时日,我相信,她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军事文学创作几度辉煌,曾经一度占据新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新人辈出,佳作迭现,影响深远。我热切地期待有更多像姚杜纯子这样的年轻写作者涌现,接过前辈们手中的笔,谱写军事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