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叼匕首又开始训练了!”
“啥?这个训练动作不是被定为形式主义,取消了吗?”
3月10日,笔者从新疆军区某装甲团警侦连指导员尹易鹏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难以置信:为什么警侦连会重新开始训练一个几年前就已经取消的动作?
事情要追溯到去年尹易鹏参加的一次演练。
当时,尹易鹏接到命令带领侦察小组渗透到“敌”后执行“斩首”任务。经过50公里渗透侦察,只要再翻过10来米高的崖壁,就能到达“敌”指挥部。没承想,他在攀岩时一脚蹬滑,直接从6米多高的地方坠落。“啊!”尹易鹏左小腿骨折,剧痛让他叫出了声。“敌”军闻声而至,把他们小组包了“饺子”。
“失手摔下时,嘴上要是叼着东西,我肯定下意识猛咬,就不会忍不住大叫,导致行动失败,整个小组‘阵亡’……”事后,连队组织复盘讨论,尹易鹏说道。
“如果我们现在还在训练口叼匕首,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不知是谁的一句话,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口叼匕首是传统训练动作,特别能展现军人的血性和精气神。前些年,媒体很爱刊登这样的图片,基层就将其嵌入各种训练中,也让它陷入了摆拍的怪圈。也正因如此,在和平积弊大讨论时,很多人认为它不实用、只是作秀,是“形式主义”,被很多部队赶出了训练场,这个警侦连也不例外。
“口叼匕首被大家反感,是因为之前经常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训练场景中。”
“‘人衔枚、马裹蹄’在古代行军作战中早已有之,不能一否了之。”
“不能不分场合随意用,也不能到了用时不敢用,一切都要实战说了算。”
“不知道别的专业什么情况,但对我们专业来说,这个动作还是很有用的。”
……
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其中很多声音都是对这个训练动作的肯定、对它被取消的遗憾。这让连队党支部重新思考:口叼匕首训练到底是不是形式主义?是不是应该重返训练场?
行不行还得用事实说话,他们重新验证了口叼匕首的实用性。经过多次对比实验,他们发现,双手不空而又需要使用匕首时,把匕首叼在嘴里更方便;持枪偷袭时,匕首叼在嘴里比放在鞘里出手更迅速……“口叼匕首在实战中是有应用价值的,不能因为有些人觉得它是形式主义,就全盘否定。”经过深入讨论,连队党支部决定,让口叼匕首重回训练场。
今年专业训练一开始,该连就将口叼匕首重新穿插进一些必要的训练课目中,同时也明确了匕首使用6条注意事项,在达到训练目标的同时保证安全。不仅如此,被称为“花架子”的前滚翻出枪动作,也在行进间跳车训练中得以回归。用侦察三班班长肖雨展的话说:“车速那么快,跳下时不先来个前滚翻再出枪,一定摔个‘嘴啃泥’。”
将“争议”动作重新加入训练,引起了团训练督导组的关注。他们在问明原因、检验效果后,不仅在讲评中表扬了他们的做法,还在全团发起相关讨论,引导官兵用实战标准衡量现有训法、战法,舍弃无用的、巩固实用的、捡回有用的,让战斗力建设时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点评一两句:口叼匕首归去来,其过程很值得玩味。从“摆拍滥用”以致人人喊打,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回训练场,反映的是基层官兵谋战思战更加趋于理性。“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即使同一军种,部队类型不同,担负任务不同,训法战法运用也可能不同,其他单位当经验推广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明确反对的,不一定对自己无用。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切不可片面极端。还是那句话:招法有没有用,还得实战说了算。(胡 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