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空军地导某旅只争朝夕加快新装备战斗力生成——

今夜随时准备战斗


■王学峰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刘汉宝

尖厉的警报声骤然响起,近日,空军地导某旅一场空地对抗实兵演练拉开帷幕。

在该旅指挥大厅,记者通过视频系统观看各营演练实况。只见官兵闻令而动,迅疾奔向战位,不多时导弹起竖、雷达飞转,各营快速做好对空抗击准备。

指挥员随机对某营进行战备抽查,下达“机动转移”命令,要求部队在规定时限内机动至某地域。兵器撤收,编配行军序列……很快,钢铁长龙悄然出动。

3年前,该旅陆续换发新装备,旅党委及时教育官兵,“利剑”在手更要“人剑合一”,如果使用新装备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提升战斗力水平就是一句空话。

为此,该旅瞄准新装备操作使用、后装保障能力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详细制订战斗力生成“日程表”。他们打破过去“技术训练——武器使用——战术应用”的常规训练模式,将三者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有效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16时许,记者来到该旅某营。阵地上,官兵正分成多个小组,对当日战备拉动情况进行复盘总结。

“既要追求操作速度,又要注重安全质量把关……”记者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硝烟味”。一连指导员王华瑞告诉记者:“准备时间在一次次复盘中缩短,训练质效在总结中一步步提高。”

在该营荣誉室,一个“优胜营”烫金牌匾引起记者的注意。教导员孙树田介绍:他们接装未满百天便遂行实弹演习任务,经过全营官兵不懈努力,最终弹无虚发,被评为“地面防空优胜营”。

“虽然我没有亲手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但是看到我检测的导弹精准命中目标,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助理工程师李正顺说。

华灯初上,记者来到另一个营。去年该营列装新装备后,官兵一度面临很多未知挑战。

去年底,该营换装后首次实弹射击便发发命中。“那天,官兵欢呼着,把我高高抛起……”那一刻,营长宋明明记忆犹新。

在营训法战法研创室,记者看到这里面积不大,却分门别类存放着全营骨干梳理总结出的“十个一套”装备保障资料,墙上张贴着各类战勤骨干职责等制度规定,透出浓厚的谋战研战氛围。

深夜,警报声再次响起,营战勤班官兵冲锋上阵,全身心投入到突发异常空情处置中。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夜随时准备战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