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
大年初四,当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还未结束,您就已经背上背囊,与联勤保障部队的战友一起向刚刚落成的火神山医院进发。作为军医,您已习惯这样的逆行;作为女儿,这样的背影勾起了我童年记忆:参加援藏医疗队、赴小汤山抗击“非典”、支援汶川震区……这些记忆陪伴着我长大,也和您花白的鬓角一同镌刻进您的“年轮”。
从军近40年,过完年您就56岁了。妈妈说,年前您已向组织递交了退休报告,可没想到,疫情出现后,您又一次主动请缨参“战”,理由和17年前一样简单:“我是呼吸内科的军医。”看着新闻里不断攀升的患者数字,妈妈略显愁容:作为曾经的医护工作者,她清楚这次疫情的凶险;但作为一名军人家属,她更清楚,您需要的不是忧心忡忡的牵挂,而是默默无声的支持。
爸,您说隔离服穿脱很不方便,所以很少喝水,尽量不上厕所;摘下一层层口罩,脸部和发丛里因为过敏长了很多疹子,被汗水刺激得又痒又痛。妈妈在电话里让您悠着点,您却笑着说:“当年在云南边境当兵那会儿,一个连的战友在泥水里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一个农村孩子,是到了部队才吃上细粮、穿上新衣的,现在这点苦头算什么?”
爸,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着您收拾行囊上“战场”,但是我依然跟小时候一样手足无措。记得您出发的前一天,因为之前配发的编织腰带不太合适,我把自己的先借给了您。您出发的时候,似乎应该对您说几句深情的话,但是试了几次都张不开嘴,最后说出口的竟然变成:“编织腰带记得还我,我回学校还要用。”
几天前,您在微信里跟我说,火神山在收集每个工作人员的抗疫心语,在写作上,您一直很信任我,希望我能给一些建议。我知道,您是一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记得在小汤山战友纪念册里,您几经考虑也只写下一句“团结就是力量”,就因为这件事还总是被我“吐槽”。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有些人就是这样,做得越多,说得越少,在冷酷无情的疫情面前,朴实简单就是最真挚的情感。所以,关于您的抗疫心语,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发出八个字:“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没过多久,我收到您的回复:“不如用这八个字,赴‘汤’蹈‘火’,义不容辞!‘汤’,指小汤山;‘火’指火神山。”看,还是您写得好。
爸,我想对您说,等我博士毕业的时候,还要和您合个影!
女儿:杨小琪
3月15日
(杨小琪,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其父亲杨运旗,联勤保障部队桂林联保中心925医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