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挖出“聚宝盆” 念好“致富经”

——山西省太原警备区帮扶娄烦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纪事


■本报记者  安普忠 特约记者  苗  鹏

“在上河滩继续扩建双孢菇大棚10座,增加种植用工、用料数量,提高村集体产业分红;继续打造红色旅游区,提高增收贡献率……”3月21日,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山西省太原警备区扶贫工作队来到娄烦县康家沟村,与村两委一起谋划如何深挖“聚宝盆”,帮助村民创收增收。

2013年伊始,太原警备区主动请缨,把娄烦县康家沟村作为对口帮扶村,并向全县人民承诺:像当年老区人民支援抗战一样,帮助老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治穷病,先找穷根。警备区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娄烦县具有许多脱贫致富的条件,可当地群众却一直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腹地,水源充足,空气湿度大,生产的马铃薯、双孢菇等农产品远近闻名,但因生产方式落后,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实现机械化、精细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警备区党委决定向“聚宝盆”挖下“第一铲”。他们筹措资金为该县购置农业机具,联系省农科院购买优质马铃薯种子,并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康家沟村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968亩,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户均年增收2200余元。

接着,他们又挖下“第二铲”。协调娄烦县昌居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康家沟村投资建成19座菇棚,采取利益分红、向贫困户购买原料等方式带动全村155户贫困户增收。

“过去一年四季人都被拴在地里,现在不一样了,马铃薯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闲下来的乡亲们可以到双孢菇生产基地务工挣钱,种地、打工两不误。”说起身边的新变化,村民贺翠云笑得合不拢嘴。

娄烦县地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当年县里4万多人口,每10人就有1人参加革命,进行过抗击日军的大小战斗500余次,有2000多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共有革命旧址97处。

“红色资源不仅是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后还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军地协调会上,警备区领导的新思路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支持。随后军地展开联合行动,修缮八路军米峪镇战斗旧址、120师358旅指挥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以高君宇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片区,探索形成了“红色文旅+”的扶贫新模式。

挖出“聚宝盆”,念好“致富经”。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娄烦县各种潜在优势资源变成了当地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宽敞明亮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走进娄烦县一个个村庄,欣欣向荣的景象无处不在,似乎在告慰革命先烈:你们用鲜血和生命追求的美好生活已经实现,如今的娄烦县正朝着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乡村的新目标奋勇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