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江城武汉,春光明媚。这天,57岁的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主任护师陈红走出病区,虽然她一脸倦容,但仍坚持与接班战友交流患者病情。
作为有着39年兵龄的老兵,这是陈红第4次冲锋在疫情灾情防控救治战场上。这些年,她收获了许多荣誉:个人荣立二等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陈红主动请缨奔赴小汤山医院;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她在灾区连续工作3个多月;2014年援非抗击埃博拉,她再次出征,在异国他乡救护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又一次请战,奔赴抗击疫情一线。“作为一名军队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陈红平静地说。她是病区年龄最大的护士,但她身先士卒,第一个接诊患者……
抗击疫情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精神。在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前,陈红参照以往救治经验进行防护设置,反复检查设施设备,严格制订流程规范,规划医护人员出入口。
“护理有难题,就找陈大姐。”在病区,年轻护士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一天,46床患者邓大爷气管内痰液较多,呼吸困难,脸色青紫。一位年轻护士拿着吸痰管,从鼻腔尝试插管但没有成功。陈红穿戴防护装备冲进病房,手拿吸痰管仔细观察,很快找到一个安全角度。只见她将管子稍向上倾斜,迅速完成插管,接着又为邓大爷翻身扣背……随着痰液被吸出,邓大爷的呼吸逐步恢复正常,最终化险为夷。
“做好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关键时刻还能救人一命。”插管吸痰是风险较高的护理工作,陈红总是冲在前面,一次次帮助患者脱离危险。
过硬技术来自日复一日的磨砺。陈红至今难忘在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期间的一次经历——
那天,世卫组织的官员给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护理人员临机出了一道考题:“谁能帮助这位幼儿患者换纸尿裤?”
幼儿患者的纸尿裤上沾满尿液,其中含有大量埃博拉病毒,极易造成医护人员感染。面对风险与考验,陈红淡定地回答:“我们试试!”说话间,陈红和战友快步上前,动作娴熟地为这名幼儿更换纸尿裤、清理伤口。
“中国护士,好样的!”世卫组织的官员当即竖起大拇指。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患者康复之路的背后,是陈红和同事们的艰辛付出。
2003年非典期间,陈红担任小汤山医院一病区护士长,探索出“快乐护理法”“个性化护理法”,帮助许多患者康复。
陈红说,救治患者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一环,传染病房的患者身边没有亲人陪护,更需要精心呵护。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陈红倡导开展优质护理,她的耐心细致总是让患者感到特别亲切。
一次,陈红所在病区收治了一位全身瘫痪、76岁高龄的聋哑患者。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陈红带领队友为老人导尿、插胃管。为了及时保证这位患者的营养补给,她多次与医院营养科协调,请专家针对患者病情制订营养配方。在她和战友们的悉心护理下,老人的身体慢慢好起来。
再过不久,陈红就达到最高服役年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疫情过后好好拥抱战友,和自己救治过的患者好好道别。“告别这个城市,我会把微笑留在这里。”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