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三点准时出发!家里没有困难!”2月9日上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的叶平教授接到了出征通知。放下电话,一转身,爱人已经打开行李箱,开始帮她收拾东西了。今年67岁的叶平,是国内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知妻莫若夫,爱人最了解她江浙女子清秀温婉背后那份军人的雷厉风行。这些天,叶平看的、说的、查的都是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信息,他知道,她的心早就飞到了武汉。爱人一边往箱子里放她的常用口服药,一边说:“你记得按时吃药。你睡眠不好,血压不好,得注意休息。”“你放心,我不是一个人去战斗。”叶平安慰地拍拍爱人的手臂,匆匆出门到医院去做出征前的准备。
老年人因为免疫力低,是新冠肺炎易感且高发人群,也是患者中危重症比例最多的。每一天的疫情通报,都牵动着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专家们的心。他们一边关注着疫情发展,一边等待着命令,时刻准备以军人的姿态冲锋。
2月11日,老年肾脏病科程庆砾主任在单位的工作群里转发了一篇新冠病毒对肾脏攻击的文章,他判断如果数据确切,预计肾科医务人员该上了!他还晒出了一张照片,一个行李箱、一套迷彩服、一双作战靴,他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
一周之后的深夜,一道命令,程庆砾、张熙和张智健3位专家出征武汉!
程庆砾的父母就在武汉,看到故乡遭受的苦难,他心急如焚。终于等到出征的这一天了,披战甲,上战场!
到达武汉后,几次外出会诊,程庆砾都挑车上靠窗的位置坐。当汽车驶进父母家所在的街道,他会第一眼锁定那幢亲切熟悉的楼房。从下数,第6层就是母亲的家。老母亲会在阳台上吗?两个姐姐家里好不好?都平安吗?他在心里轻轻地叫一声“妈妈”,多么希望老母亲会答应着、微笑着出现。原来说好今年回来过年的啊,老母亲已经准备了他最爱的美食,就差一天,武汉封城。这一个多月的煎熬、惦记,让他日夜难安。
当接到命令来武汉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能告诉母亲和姐姐,不能让她们为自己担心。怕引起她们的猜疑,每天忙完工作,他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发短信问候妈妈。
“妈妈,我回来了!我在离您很近的地方,等我完成任务,就回家去看您!”程庆砾在心里默念着。路过,看一眼,他就觉得有了无穷的力量。
“我要离病人更近一点!”怀着为家乡父老贡献力量的心愿,他主动要求参与感染科ICU工作,带领两组医生管理危重患者,日夜坚守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每次进监护室,他待的时间都很长,常常是同事催他几次,他才会离开“红区”休息。其实大家都不知道,程主任肩周炎很严重,每次穿脱防护服他都要经历一场疼痛。尤其是防护服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一层一层地脱,每一次抬臂举肩,肩周的疼痛就一阵一阵袭来。每次他总是咬紧牙关默默忍受着,只要穿上防护服,他就尽可能地在监护室多待一分钟,多做一些工作。
1月24日,第二医学中心李天志主任和李星杰政委的手机上同时收到一条短信:“抗疫前线的战友们和病患们是否有管理睡眠的保障需求?我一直在关注、分析、待命!”发短信的是老年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熙。
疫情发生以来,这位60岁的军事睡眠医学专家一直关注着前方战友和病患的心理状态和睡眠问题。到达武汉后,他一边参与专家会诊工作,一边立即为一线医护人员开展睡眠卫生保障。
“张主任,6床患者体温降下来了,各项指标都在好转。他说他昨晚睡了这7天以来最好的一觉,今天精神好多了,病人一再托我转达对您的谢意!”6床这名患者几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其他检查也都正常,就是体温偏高。张熙在会诊过程中发现患者焦虑、紧张、睡眠差,他判断患者是“心因性”体温升高。经过调整睡眠药物,第三天患者体温就降至36.1℃,很快康复出院。
2月19日抵达武汉后,张智健一头就扎进了重症监护室。第二天,他就完成了火神山医院第一例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战斗到凌晨1:30才结束。随着大量痰液被吸出,患者血氧饱和度立即回升,生命得救了!抢救间的人都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1978年出生的张智健,是第二医学中心出征的专家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位。他是机械通气领域专家。为了方便指导救治,他建了一个微信工作群,大家给这个群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张智健天团”。张“团长”似乎24小时在线,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只要你有疑问,他就有解答。脱下防护服,他走上讲台,讲解机械通气相关知识,累计培训200余人次,为前方留下一支技术扎实的医疗队。
每天晚上离开监护室后,张智健都要求夜班医生把患者监护仪和呼吸机参数拍照上传,他要一一确认安全才肯休息。有一天晚上,他发现有个患者的呼出潮气量与白天对比有变化,根据临床经验他判断呼吸机有漏气,便要求夜班医生立即查看。医生检查后报告说没有发现问题。“肯定不对!”他从床上爬起来,步行从宿舍赶到病房,再次穿上防护服,亲自检查,最后发现是积水瓶处没有拧紧,出现了漏气。“好险啊!”夜班医生连连感叹说,要不是发现及时,这个患者生命就有危险了!然而,大家并不知道,这是当天张智健第5次进入重症监护室了。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第二医学中心研究大数据的临床专家卢学春,深深认同这句话。他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找到一种启动人体抵御机制的药物,帮助重症患者恢复健康。从春节到现在,他和团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3月2号,接到赴武汉开展科研攻关命令,他立即动身前往,成为第二医学中心奔赴前线抗疫的第5位专家。
晚饭时间,忙碌了一天的几位专家终于碰到了一起。“各位主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有关老年患者救治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我有个建议……”
饭菜都凉了,可专家们讨论得还很热烈。食堂的大师傅们怀着敬意地看着这几位身着迷彩的白衣战士,谁都没有上前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