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人才培养需要 耐心和远见


■刘海伟

过去30多年,“人力资源”的概念走进了中国企业,也走进了军队,逐渐取代了“人事”“人力”等相对狭隘的字眼。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大家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宝贵的战略资源。

人才,强军之基。一流的人才,需要长久培养、持续发展,而非拿来就用、不行就换。通常在组织中,人才符合“生命周期”的规律,一般分为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如何扩大引入范围、提高成长效率、延长成熟时间、推迟衰退速度,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对待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潜在人才是否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远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去年,华为的“备胎计划”浮出水面,十年备胎、一朝转正,挽回了国家尊严。培养人才同样是“备胎”的过程,势必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若平时培养不善,关键时候只会临渴掘井,无人可用。

培养人才要厚爱宽容。领导干部要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外部环境,对年轻干部厚爱三分,宽容几许。不能用“放大镜”去看年轻干部的短板和问题,用不够信任、不够放心的心态拒绝他们提前上岗锻炼。甚至碰到晋升机会,便萌生让他们“熬年头”“论资排辈”的念头。应当放心使用这些“未来指挥员”,把有干劲有冲劲的年轻干部推到更重要的岗位,虽然有瑕疵,但要相信瑕不掩瑜,即使犯了错误,也要给予“容错纠错”,帮助他们成长,给时间等待他们成熟,绝不能“一棒子打死”。

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孔子熟知每一位学生的秉性和特长,结合学生特点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同样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找准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年轻干部一时潜能没有挖掘开发出来,就冷落一旁;不能一味搞亲疏远近、特殊照顾;更不能盲目强制他们专业和能力错配,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破罐子破摔”。应当充分考虑人性特点,尊重每个人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动机,同时从实际问题出发,没有岗位就设,没有编制就兼,立足实战要求,大胆创造出人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培养人才要持之以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相比木材,更要恒以育之,毕竟知识和能力是相对的、动态的,如果不继续学习,人才就会快速老化、落伍。

部队各级领导不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地提出超越阶段的标准;不可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复杂环境后就不闻不问;更不可仅仅着眼于突击式培训,需要的时候猛抓,不需要就搁置,令他们时常处于频繁切换状态,空耗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效果。应当尊重人才“生命周期”规律,保持耐心和远见,坚持适当超前,积极培养,人才最终会脱颖而出,建功军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