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换代的兴趣小组真给力!”3月10日,因设计的课件受到机关表扬,第76集团军某旅战士陈希兴奋地同笔者说道。
“兴趣小组大多以球类、乐器、书法、美术等休闲娱乐内容为主,每次上课人员零散,学习氛围也不浓厚,我们真的很难有收获。”去年底,该旅强军网上一则关于兴趣小组的“吐槽”引来不少战士留言,也引起了旅领导的关注。
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上,旅领导观点鲜明地指出:“开设兴趣小组的目的是帮助官兵成长成才,但如果只注重追求表面光鲜热闹,搞一线平推的‘大呼隆’模式,费时费力又不见效,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他们在调研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聚焦练兵备战主责主业,区分官兵个体化差异,引入大数据和线上教学等模式对兴趣小组进行升级换代,打造“2.0版本”的兴趣小组。
为此,他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摸排全旅特长苗子,成立过硬的“教学团队”,并根据日常训练和工作特点合理筹划课件制作、军体竞技、兵棋推演等相关兴趣小组;为解决官兵参与积极性的问题,他们将个人在兴趣小组的表现纳入评比的范畴,并对每期招收的人员数量作出限定,确保教学质效;在全旅范围内开展教案评比、士兵讲堂等活动,为官兵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动力。
“我的体能基础不错,但综合素质比较薄弱,却不知如何提升。现在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本领!”谈及加入多媒体制作小组后的收获,来自大凉山的彝族战士沙玛迪弟颇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