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文明卫生树新风

——保持卫生习惯


■向贤彪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讲卫生,并就预防疾病与卫生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概括和总结。《增补瘟疫论》曰:“有温病而未病者,存于肤理鼻喉之间,温者清之;否,冬必伤于寒……”告诉人们不仅要勤洗手、清洁口腔,而且要经常沐浴,衣服要保持洁净、干爽,冷热适度。盥洗不能只用清水,还需附以澡豆、皂角。澡豆是一种用黄豆粉混合杀菌药粉制成的小丸,用以清洁皮肤。至于民间,早起打扫庭院、腊月除尘、端午佩香囊等,都是很好的保洁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是把人民的身体健康摆在重要位置。爱国卫生运动自1952年开展以来,至今已走过了68年的历程。进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被赋予新使命,内涵、形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真正实现全民健康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不仅要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而且要结合部队特点和个人实际,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纳入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提升官兵文明素养、巩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载体。

注重清洁、讲究卫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时,将学校中的《镜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其中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既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良好形象的展现。在一个群体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他人也大有裨益。不难想象,一个不讲个人卫生的人,会给集体生活带来怎样的污染;一个随地吐痰的人,又会对他人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危害。因此,讲卫生、爱清洁必须从每个人做起。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说过:“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对于军队来说,注重搞好个人卫生直接关系到群体的健康、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我军在《内务条令》中,就对军人的个人卫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喝)不洁净的食物(水),不暴饮暴食;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和便溺,不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废弃物。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每个人都敬畏法规、尊崇法规,将其牢记于心、见之于行,时时对照、事事遵守,才能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懂养生的人比懂卫生的人更多”,这是时下对一些人个人卫生状况的评价。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打喷嚏不避人……这些不讲卫生的行为还时有所见,有些人似乎看不到这些行为可能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方面,要对一些传统观念作出改变,比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把讲卫生看成是“穷讲究”等;另一方面,要对一些习惯做法加以改进,比如,有的洗完脸后将湿毛巾叠成小方块放在脸盆里,岂不知这样做容易造成细菌的生长繁殖;有的食堂炊事员用抹布擦完桌子擦碗筷,最后还要当擦手巾,这样也容易传播病菌。只有盯住细节,从小事抓起,才能改掉陋习,树立新风。

每次疫情来袭,都是对国民卫生习惯与公共卫生水平的考量。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作为军人,不仅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在应急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要带好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处于关键阶段,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要继续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通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筑牢与病毒之间的隔离墙。疫情过后,也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要做一个行为自律的人,让讲究卫生成为习惯,于细微处体现军人作风、展示军人形象,提升军队战斗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