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的一条通道里,两个行动缓慢的人正在小心翼翼地做着清洁工作。和争分夺秒、行动利落的其他医护人员相比,这两个人的动作如同另一个“次元”的慢镜头。
护士董红娜是一所部队医院里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赴外维和医疗和多种大型医护救援行动。
走在她前面的是方远鹏,是个来自部队的卫生员。这次支援武汉,他早早就写了请战书要求“参战”。方远鹏很幸运地和董红娜分在一个组,跟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他学到了不少课本以外的知识。
方远鹏手里提着黄色的垃圾袋,动作麻利地把垃圾归类。他的工作很熟练,步子也快,很快就走到了前面。董红娜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方远鹏的肩膀,用手掌向下慢慢压了压,示意他慢一点。
方远鹏站起身的时候,护目镜上浮起一层水雾。稍做休整,他马上就理解了董护士为什么首先强调动作要慢。防护服里热气蒸腾,如果动作太快,护目镜就容易起雾,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视野范围缩小,垃圾清理的不细致。他们的洗消工作多一分细致,战友就多一分安全。所以,他们这项工作绝对不能求速度,反而应该慢而有序,保证质量。
接下来,方远鹏的动作慢多了。他“慢悠悠”地给垃圾打包。因为董红娜叮嘱过,垃圾打包时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否则垃圾易产生气溶胶。
方远鹏有条不紊地把手里的黄色垃圾袋变成一个个“小黄包”,之后小心翼翼地为它们封口扎带,打上一个可爱的鹅颈结,再交给董护士转运。
转运的拖车被亲切地称为“小蓝”,它是董红娜的得力助手。方远鹏和董红娜把收纳好的“小黄包”有序地摆放在“小蓝”上,放满一车打包拉走。
就这样一趟又一趟,清洁工作有序又缓慢地进行着。在护目镜下,两双鹰一样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保证给病人和医护人员留下一个干净、舒服、整洁、安全的环境。
把“小蓝”拉出红区之后,负责收拾医疗垃圾的董红娜开始垃圾分类工作。她将身子探到垃圾桶里去检查每一个外包装的拉链。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原本灵活的手也显得特别笨拙。在火神山,处处皆战场,即便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垃圾桶,也需要及时、有效、彻底地清理,让病毒永远不再翻身。
这几天,随着病人的收容量增多。洗消组又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负责红区及病人房间所有垃圾的回收分类打包转运,还有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消毒。
在走廊里,有一个小男孩吸引了董红娜的目光,这个小男孩应该是刚刚入院的。他眼睛亮亮地看着他们俩进入病房,目不转睛地随着他们而移动。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睛,董红娜便觉得心里一阵柔软。她想到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就走上前准备问他。哪知道刚刚走过去,那孩子便奶声奶气地喊道:“大白。”
董红娜顿了顿,眼睛有些湿润。“大白”是一个温暖的动画人物,白白胖胖的身体,柔软地保护着主人的安全。这个称呼和他们很像,用温暖的心、慢悠悠又坚定的行动,保护着病人和战友。小男孩一声“大白”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董红娜觉得心里温暖极了。方远鹏也调皮地对着小男孩比了个心,两人又继续工作了。
病房里的垃圾清理工作是个体力活,而且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唾液等等,存在的潜在风险很大。
病区有58张床位,那就是58种不同的生活习惯。打扫的时候,董红娜会挨个询问,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
收拾完18床病人的生活垃圾正要离开时,那位阿姨叫住了她:“清洁工,卫生间的地漏好像堵了,麻烦看一下吧!”
董红娜和方远鹏对视了一下,在护目镜下轻轻地笑了。“清洁工”,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称呼他们。
病人的需求就是命令,董红娜快步走到房间。果然看见卫生间地漏处覆盖着头发和一些小纸屑。董红娜慢慢地弯下腰,用手轻轻拿走地漏上面的头发和纸屑。看着地漏通了,那位阿姨很高兴地说:“这么快,你们清洁工就是专业啊!”
董红娜忍不住笑了,说道:“对,我们是专业的。我们不仅仅是清洁工,还管维修呢,你看洗手间我们都会修理呢。我们就是这儿的‘大白’。”
“‘大白’是什么?”这下轮到阿姨疑惑了。方远鹏指指走廊上的那个小男孩说:“他知道,‘大白’就是超人,就是什么都会。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就会什么。”
阿姨说道:“哎哟,那可使不得,什么都会还不累坏了。”方远鹏道:“阿姨,没事儿,我们就是为你们服务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了。阿姨听着更心疼了,说道:“在这里当清洁工很不容易,你们一会儿也要早点休息。”
董红娜知道,方远鹏的声音之所以变得沙哑,是因为洗消工作要接触大量高浓度的消毒液。他们每个人的嗓子都干咳充血,眼睛也出现了刺激症状。她自己的右眼结膜就出现了出血的情况,但这些都是防护服之下的秘密,外人不会知道。
完成整个病区的卫生清理后,当他们再次经过18床病人房间门口时,那个阿姨突然叫住了她。她眯着眼睛仔细辨认了一下董红娜和方远鹏防护服上的名字,然后小声说道:“啊哟,你看看,我还把你们认成清洁工了,真是的……快告诉我,我得知道你们都叫什么?”阿姨一边说,一边歉意地笑着。
董红娜笑了笑说道:“阿姨,我们就叫洗消员。”说完他俩就抬着垃圾离开了。在防护服里,董红娜的眼睛有些湿润,她又看到了那个把他们叫作大白的小男孩,那双眼睛无比闪亮。什么时候这双明亮的眼睛能走出病房去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能放声在阳光下欢笑呢?董红娜心里默默期盼着。
这天下班前,护士站的值班人员转给董红娜一封粉红色的信笺。打开一看,董红娜忍不住湿了眼眶。信是18床的阿姨写来的:我们是一群辗转了两家医院,第三站才来到火神山的患者。在火神山医院,我们切身感受到军人的勇敢和奉献。在危难时刻,你们选择的不是避险,而是勇敢地治疗和保护我们。这里的病区总是整洁干净,就连外走廊都清扫得干干净净,及时擦洗消毒。看到你们的服务,真切地感到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你们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定了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是你们军人的精气神影响着我们,我们一定会早日康复,将来向你们学习,为国奉献,回报社会!
董红娜看着手里的信,一天的疲惫仿佛都消融在这张粉红色的信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