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解放军出版社),细细品读,慢慢感悟,深深体会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仅有22个年头的一生,创造出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雷锋精神。似乎有一股穿透的力量,让我跨越时空,看到了雷锋劳动时洁净的笑容,也感受到了雷锋情感世界的本色和精神动力的源头。
雷锋是一个旧社会贫苦农民家庭的孤儿,因此,他更懂得新社会生活的“甜”。他善于捕捉和感受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温暖和关爱,并且不遗余力地努力回报社会与他人。乡政府送他免费读小学,堂叔让自己的儿子下地干活却支持他读书,县领导送他去当拖拉机手,部队里营长给他送医送药,军区工程兵首长找他谈心、教他如何管理带兵……这一切都成为温暖他心田、鼓励他上进的情感因素。点点滴滴的情感积累促使了雷锋崇高人生信念与价值观的形成,质朴的情感渐渐升华为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
雷锋精神最重要的动力源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1957年2月,雷锋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报名到鞍钢做了一名推土机手。他不顾自己个头矮小,要求驾驶能多干活的重型推土机;利用休班时间义务参加炼钢;冒着严寒率先跳入水泥浆进行搅拌;在苫布不够用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棉被拿出来遮挡,以免工厂的水泥淋雨……有人问雷锋,来鞍钢工作环境更苦,工资也没有在家乡时高,不是吃亏了吗?“我不是为钱来的!”雷锋掷地有声的回答,体现的不仅是他的金钱观,更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雷锋向往军营的愿望是真挚的、强烈的。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是共产党把他从苦海中解救出来。尽管参军的过程一波三折,但他的忠诚与执着,终于使他如愿以偿地汇入军营这绿色的方阵。在军营短暂的岁月里,雷锋不负祖国重托,不负人民希望,踏着先辈的足迹,追随英雄的步伐,从平凡走向崇高,成为军人的榜样:苦练体能,投弹从不及格到优秀;修改《唱支山歌给党听》,传唱大江南北;7天7夜连续奋战,不顾伤病全力抗洪;担任小学校外辅导员,做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还当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虽然没有机会上战场成为战斗英雄,但他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平凡的伟大”,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丰碑。
重读《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感到雷锋就像是我们身旁的战友兄弟,纯粹的青春风华下燃烧着一团单纯善良的精神之火。他有灵魂。这魂,是品德修炼之果,需要深深地悟,崇敬地注目,用心地践行,没有浮华,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也许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然而奉献总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五十多年前,当毛主席第一次看到《雷锋日记》时,感叹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种思考人生意义、追寻幸福源泉的哲学,一种以“有限”创造“无限”的哲学,一种“傻子”的幸福哲学,一种在平凡中彰显伟大的哲学。它生动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并为人们确立了一个精神坐标、一种道德尺度、一种生命格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来自雷锋1961年10月20日的一篇日记,后来作为雷锋挂像的宣传词,也是雷锋用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谱写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带来的暖流汇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学雷锋活动历久不衰,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大潮。雷锋精神就像自己经常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潮,是一泓清澈见底的灵魂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