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工匠秒变理发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北京大多数理发店没有开业,不少企业职工开始为剪发而发愁。这几天,航天科工集团某军工厂铣工朱鹏博多了一个头衔——“爱心理发师”,利用休息时间免费给职工们理发。

在职工休息室里,笔者见到了朱师傅,他正在给厂里的一名男职工小刘剃平头。只见他右手拿着电推,左手持着发梳,右臂微微抬起均匀发力,电推平稳地从发间略过,动作干练又精准。不到一刻钟,一个标准的平头呈现在大家面前。理完发后,小刘看着自己帅气的发型笑着说:“朱师傅,你这手艺真不错,工匠人的手艺够精细。”

平时,朱鹏博是一名铣工,其中的一项工作是给产品去毛刺。这项工作对手臂的稳定性和灵活度要求很高,动作稍有偏差,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刚进厂时,朱鹏博为了找手感,每天拿着刀具反复练习打磨工艺,常常练得胳膊手腕酸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艰苦磨炼,朱鹏博练就了“一手准”的过硬本领。

“理发和去毛刺看似毫无关联,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朱师傅给笔者打了个比方:给圆柱形零部件的边角去毛刺时,手持刮刀要稳、发力要均匀。理发对手臂的力度把握和稳定性,也有着同样的要求,这样修剪出来的发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平整。

成为理发师的这些日子,朱师傅积攒了很高的人气。平时,不少青年工匠不好意思找朱师傅请教问题,正好利用理发这10多分钟的时间,有机会近距离与朱师傅讨教经验。

有一次,青年工匠小杨在找朱师傅理发时,说出了困惑很久的一个技术难题:机床加工时,经常有部分废料卡在零部件内壁,既影响产品品质,又降低加工效率。

针对小杨的问题,朱师傅作出解答:“发生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磨刀角度太小,只需把角度从30度调整到45度,便能使切削废料自动脱离加工平面。”

“没想到,来剪一次发,能学到这么有用的经验。”随后,小杨按照朱师傅传授的经验进行实际操作,果不其然,技术难题迎刃而解。

谈及这次“转行”的体会,朱师傅对笔者说:“疫情阻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工友们以干净清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企业的复工生产中。”

(李 宁、杨 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