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二而名一,则名立而不毁矣……斯之谓有余地。”这是明朝徐祯稷在《耻言》中讲述的观点。意思是,有二成实绩但只取一成名声,这样的名声才永远立得住,这样做也可以说是留有余地。通常而言,人们希望做多大的事得多大的名,做到名实相符。若“实二而名一”,往往不容易做到,似乎亏待了自己。其实,正是这“实二而名一”,蕴藏了做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体现的是淡泊名利的胸襟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党员干部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气度并加以践行。
不是说“做多大的事得多大的名”不好,而是应当明白,我们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勤奋工作毕竟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实现这个目的,至于个人有没有得到功名,或得到什么样的功名,并不重要。一个人如果做了一点有益的事就期盼被记功、能扬名,这不仅不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品格,而且也会使功名成为前行的累赘,阻碍实现远大理想的脚步。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领导单位建设在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期待着上级表扬,年终总结能评个先进单位;个人执行一次工作任务完成得不错,就到处炫耀,希望上级表彰奖励。如此汲汲于功名,心身岂不太累?古人曾告诫说:“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一样东西一旦到了满盈状态,接下来只能是溢出,损失会更多。功名和荣誉也一样,有一分劳争一分功,甚至于期待荣誉高于功劳,这不仅不能赢得人们的敬重,还有可能因为缺乏谦逊的美德而让人不屑、看低。相反,功劳大于荣誉,留有几分余地,人们会更加敬重、钦佩。
真正的功名从来都不是争来的、盼来的,而是实至名归。《资治通鉴》上说:“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意思是,一个人做出了业绩,即使不图名誉、避谈名誉,也会有名誉紧随其后。当年隐姓埋名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如今人们听到他们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坚守孤岛32年无怨无悔的王继才,事迹一经报道就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深藏功名60余载的老英雄张富清,更被无数人敬重和仰慕。当初他们何曾想过个人的功名、荣誉?又何曾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言说、炫耀?他们的事迹在人们知晓之前,不是“实二而名一”,而是行千万之实却无丝毫之名。他们最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就在于在他们身上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甘愿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是真正的实至名归。
习主席要求党员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他在《之江新语》中还指出:“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习主席的教诲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应谨记之、践行之,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看淡名利,轻装前行。
(作者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