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育笔记里“搞创作”能行吗


■赵炫竹

李兰博记录的笔记和配合笔记内容绘制的简笔画。陈  希摄

“我们给融入自己思考的笔记点赞,但也提醒大家不要少记漏记……”2月下旬,第76集团军某旅四营三连指导员行超“官宣”的教育笔记记录方式,在官兵中引起不小的反响,下士李兰博更是长出一口气。

原来,前不久该旅党委机关组织经常性教育检查,行超要求各班先自行查漏补缺,避免有人因站岗站哨未记教育笔记。结果,四班班长拿着一本教育笔记找到他:“指导员,你看李兰博这里面记的啥嘛!乱涂乱画!说他他还不服气!”原来,有美术功底的李兰博在记保密安全教育笔记时,给“莫让手机变手雷”的提纲配了一幅简笔画。

这幅画占用了不少“地盘”,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看这线条和构图,肯定听课时分心走神了。仔细一核对,李兰博的笔记果然遗漏了两个要点。

“一方面上级要检查,循规蹈矩肯定不会出错;另一方面是战士们思考的成果,比‘干巴巴’的要点更有价值。记笔记只能一板一眼吗?”尽管行超让李兰博补全了笔记,但那幅简笔画一直在行超的脑海里回闪。

那天,机关检查组来到连队,行超把李兰博的教育笔记本作了“郑重推荐”,请业务科室的同志帮忙评判。

“政治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笔记作为记录载体,也应该体现严肃性和规范性。”宣传科干事麻坤的看法得到了检查组一些同志的认可。他们认为,严肃规范的笔记是保证教育效果的保底手段。如果撕开了“灵活记录”的口子,难免有上课不认真、随意开小差的情况出现,这样就违背了集体教育的初衷,教育效果难免打折扣。

然而,带队检查的宣传科科长李雁景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笔记是教育的痕迹,李兰博的简笔画除了体现授课内容外,更增加了自己思考的痕迹。“战士把课堂上的内容真正听进去了,入脑入心了,才能有感而发,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李科长的看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教育笔记到底应该怎么记?”检查组把李兰博的教育笔记带回去,摆到了旅交班会的会场上。

“规范教育笔记,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已被证明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手段。但教育笔记是否只能追求规范?规范是不是教育笔记的最高标准?在规范的基础上能否有个性化的记录?”旅领导一席话,引发了大家对今天到底应该以什么标准去评判教育笔记的思考。

最后,大家意见达成一致:实际成效是衡量教育笔记形式的唯一标准。有利于促进教育成效的就应该提倡,不应人为设置各种限制;不利于教育成效的必须制止,不能让教育笔记流于随意。从这个角度评判,李兰博的教育笔记可以给予肯定,官兵可以在记全教育要点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内容,可以是一两句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一小张剪贴报。

此举一出,官兵纷纷称赞。此外,该旅还规定,连队备课施教要避免“一、二、三大点”拉单式干讲,带兵人批阅笔记不能简单写个“优良”和“阅”,而要给出批注、指出问题,原本毫无生气的教育笔记本开始“活”了起来。

点评一两句:很难说该旅的解决办法就是最佳方案,但确实改进了不少。说到底,还是要回答好“教育笔记到底是写给谁看的”这个“终极之问”。想想我们上学读书时写过的那么多笔记,也许就不难找到答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