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和各级各类保障人员容易出现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早醒、睡眠表浅以及白天精力不足、困倦等失眠症状。这是正常应激反应,多数人在事件过后可恢复正常。但是如果短期失眠后不能正确应对,容易转化为慢性失眠,变得烦躁、易疲劳,甚至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为此,记者采访了奋战在武汉一线的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专家张熙教授。
张教授告诉记者,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健康人来说,重视睡眠问题都是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的一项重要内容。失眠的干预手段主要有两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针对失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最常用于失眠的自我调节。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纠正对睡眠的不恰当观念和态度,以及不良行为习惯来改善睡眠,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刺激控制法和睡眠限制法等。药物治疗主要由专业性强的医生来实施。如果出现失眠,可以依次进行以下7个步骤来改善睡眠状况。通过这些方法,大部分人无需服药就能改变失眠状况,有的只需进行前4个步骤。
出现失眠后不要过度惶恐,学会倾诉。失眠者可以寻求亲情和友情的支持,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将自己的忧虑说出来。
审视自己是否存在不良睡眠卫生习惯,进行修正。很多失眠与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环境有关,了解睡眠卫生知识,找出并改正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有效改善睡眠。维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没有固定标准,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复精力即可,不管睡了多久,第二天都要按时起床;避免白天打盹,白天保持清醒状态有助于夜间睡眠;规律锻炼,运动可帮助减轻入睡困难并加深睡眠;睡前1.5-2小时洗热水浴有助于增加深睡眠;睡前避免接触电子设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不受光线和声音的干扰,必要时可戴眼罩、耳塞;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饥饿可能会影响睡眠,睡前吃少量零食(如碳水化合物)能帮助入睡,但不要进食过于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夜间避免过度饮水,减少所有咖啡类食品的摄入,避免饮酒和吸烟。
审视自己是否存在不正确的睡眠认知,进行修正。认知疗法可帮助失眠者认识到自己对于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用正确、积极、合理的观念去取代错误观念,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及替代性认知:(1)“我必须每天睡够8小时才行”。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有长有短,每天只需要睡到第二天感觉精力恢复即可,并非按照8小时的标准。(2)“我躺在床上的时间越多,睡觉时间也越多,第二天感觉也会更好”。对于失眠者,延长卧床时间增加的往往并非睡眠时间,而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清醒时间,而且会增加烦躁感和挫败感,加重失眠。因此,建议失眠者尽可能缩短醒来后躺在床上的时间,以减少卧床时的清醒时间和烦躁情绪。(3)“如果一晚上没睡好,会影响第二天白天的活动”。一晚上失眠对第二天的表现影响有限,但对此的担心反而影响更大。
放松训练,不仅是睡前,任何感到紧张和不安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放松训练首先通过松弛肌肉达到身体上的放松,进而降低整个机体的活动水平,达到精神上的放松,降低睡眠时的紧张、担心和过度警觉性,以促进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提高睡眠质量。腹式呼吸较为常用。
如果短期失眠慢性化,则应配合使用刺激控制法。刺激控制即“睡不着就离床,有睡意再回床睡眠”。这种方法限制了清醒时躺在床上的时间,从而使床、卧室、就寝时间与睡眠的联系加强,与失眠的联系减弱,使身体形成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具体方法如下:除夜晚睡觉以外,其他时间不要待在床上,当感到困倦时才可以上床;除睡眠外,尽可能不在卧室进行其他活动,包括看书、看手机、看电视、听广播、吃东西等;如果上床后或半夜醒来短时间内(如15-20分钟,不要刻意看表)不能入睡,可以起床离开卧室,去另一个房间做一些平静的活动,如看书报(纸质版、篇幅较短的内容;注意不能看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等带发光屏幕的设备)、听音乐(节奏舒缓的)、散步等,再次有睡意时再回到卧室上床睡觉;不论夜间睡了多久、睡得怎样,连续一周必须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
短期失眠转变为慢性失眠后的另一种方法是睡眠限制法。睡眠限制法通过限制卧床时间增加睡眠驱动力,从而减少卧床时的非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具体方法如下:(1)记录1周的睡眠日记,包括几点上床、几点入睡、几点醒来、几点起床,以及日间睡眠时间等。(2)根据日记计算出该周每晚的平均卧床时间(起床时间-上床时间)、总睡眠时间(整晚睡着的时间)。(3)将总睡眠时间作为下一周的卧床时间(不少于4.5小时),根据通常醒来的时间作为起床时间,从而确定上床时间,按照新确定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严格执行,继续记录睡眠日记。(4)1周后,计算本周的平均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时间×100%),如果平均睡眠效率在90%以上,则下周可提早15-30分钟上床;如果在85%-90%之间,则下周维持原来的上床时间不变;如果低于85%,则下周要推迟15-30分钟上床。原则上起床时间不变,继续记录睡眠日记。(5)根据上述规则,每周调整卧床时间(主要为上床时间)一次,直至达到满意的睡眠。要坚持记录并每周总结睡眠日记,严格按照睡眠效率调整卧床时间。
针对危急情境下的短期失眠,在以上非药物疗法尝试无效后,可以辅助安眠药物。这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短期和间断使用也不会出现成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