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遇 见


■顾丁丁

一天下午,她整理书柜看到那些荣誉证书、样刊和新近出版的书,心中暗想,当年,假如父亲没让她选择做一名军嫂,假如她没遇见与文字打交道的军人,今天的她又会是谁呢?

父亲是一名有着40多年军龄的老兵,家中五姐妹都是听着父亲的军营故事长大的。打记事起,当女兵,成了姐妹几个最大的梦想。每年看着身边的男孩参军入伍,她们是多么羡慕啊!父亲却笑着说:“穿不上军装,就找军人为婿嘛。”结果,五个姐妹中有四个成了军嫂。

20世纪90年代初,她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憧憬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这天,介绍人把一个瘦高的年轻军官领到了家里。介绍人说,他所在部队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大山里,出来一趟不容易。眼前这位叫刘尚高的军人让她有些失望,唯独父亲对他很看好,认为他爱学习、上进心强,以后一定有出息。应父母之命,她才勉强答应交往。这以后,她经常收到他的来信,字里行间谈理想、谈抱负,却少了恋爱该有的柔情蜜意,这让她读得索然无味。

一天,他来信说他写的稿子将要在省电台播出,让她注意收听。尽管不感兴趣,她还是打开了收音机,当听到“本台通讯员刘尚高、仇秀莉报道”时,真把她吓了一跳。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出于礼貌对稿子提了几点建议,他却把她的名字并排署上了。这以后,他写完的稿子总要让她参与修改。一起修改,一起收获的日子,她爱上了写作,也喜欢上了这位爱写文章的他。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他在写作中成绩斐然,她希望自己也能齐头并进。她用舒婷的《致橡树》表达了内心的想法。

婚后,她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山西师大美术函授大专班。学校离家远,每次上课都得赶坐头班车。她每天早早起来后,先把熟睡中的女儿用被子裹好送到姐姐家,再匆忙去车站。一次,好不容易赶上车,脚还未站稳车就开了,一个趔趄,她重重摔坐在地上,尾骨疼了好多天。周末才能回家的他,自觉地承包了所有家务。这让辛苦求学的她很是欣慰。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伏在灯下,沉浸在学习和创作中。她的刊头画、插图和尾花,先后在报刊发表,像是与他遥相呼应。

有一年春节,她和往常一样带着女儿赶到他的驻地过年。半夜时分,紧急集合哨突然吹响,他们接到紧急扑救山火的命令。那个年夜,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山上的火势和他与战士们的安危。窗外的风很大,她坐卧不宁,干脆起身和面包起了饺子。

凌晨,终于听到外面有了动静。他披了一身烟灰,一脸疲惫地回来了。他匆匆洗了把脸,就坐在桌前赶写新闻稿。

她忙着端饺子,递茶水。好一会儿,才发现他的新军装被火烫了大大小小7个窟窿。检查他被烫伤的地方,一个个水泡已被衣服擦破。涂药时,她忍不住埋怨他不知道爱惜自个儿,受伤了也不吭声。那身破了的新军装被她细心地补好,珍藏在衣柜里。那夜的情形,也被她用文字悉心记录下来,发表在一家报纸上。当她雀跃着把文章拿给他时,他半是玩笑半是鼓励地说:“你若有想法,就写出更有分量的稿子,当一名作家试试。”

试试就试试,她颇不服气地想。

写作离不开生活。他每次随工作组下基层调研,回家后总要给她讲一些感人的事。小时候听父亲讲军营里的故事,现在听爱人讲军营里的故事,她觉得自己虽然没当过兵,但骨子里对军人有着天生的崇敬。有了创作素材和他的指点,她的写作激情被点燃。辛苦不负有心人,她的作品越来越厚实了。

这么多年,虽然少了他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却多了并肩收获的喜悦。她先后出版了多本畅销书,还有两部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列入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而他在部队也多次荣立三等功。

春风吹拂着他们一同走过的日子。三月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扑在她柔美的笑脸上,她又想起了舒婷诗中的句子,“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